日前,安徽寿县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盗墓案,古墓中大量珍贵文物竟然被众多盗墓人私分。而其中被盗的“玉器碎片”,民间盛传就是曾经轰动世界的“金缕玉衣”。
据介绍,2009年6月,位于寿县寿春镇新城区的镇计生服务站建设工程在施工时,挖到一座古墓,在未通知县文物部门的情况下,施工方人员私自将墓中文物取走。今年4月份,寿县文化主管部门接群众举报:寿春镇计生服务站工地挖出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被哄抢,根据举报,县文广局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案件进行了初步调查。寿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日前提请批捕犯罪嫌疑人数人,并追回了大部分被倒卖的文物。被毁墓葬年代较早,墓中有青铜器和玉器残片,具体被盗文物名称和数量,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寿县有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下有文物古迹、古墓等,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有关部门处理,处理完毕后方可复工。但做为承建方的寿县正方建筑有限公司,发现古墓后并没有及时停止施工和上报。还有群众质疑,该被盗古墓所属区域,在寿县县志和文物分布图上都有明确说明和标示,位处古墓地上的计生服务站建设工程竟然还能顺利立项和开工,不排除有关部门有失职之嫌。此案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寿县民间盛传,古墓中被盗的“玉器碎片”,就是被称为旷世艺术瑰宝而曾经轰动世界的金缕玉衣。市民曹先生说:“这个事情大街小巷都在说,马上快传疯了”。
资料图:国内曾展出的金缕玉衣(与本案无关)。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出土完整和修复的金缕玉衣不多,其为无价之宝。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衣墓只有八座,但是已经出土完全复原的只有5件。1968年,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
地处淮河南岸的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具有2600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据史料记载,蔡昭候、楚考烈王、淮南王刘长、刘安和袁术都先后建都于此。寿县古墓葬多达80多座,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先后出土过鄂君启金节、楚金币等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