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园管理局驳斥申遗“卡壳说” 文本还没递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网上有消息称,嵩山历史建筑群被确定为今年中国唯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这就意味着南京中山陵与世界“双遗”失之交臂。消息还透露,今年中山陵拟建约1.5万亩自然保护区,为四方城和大金门“加顶”,采取多种措施“升级”。

那么,中山陵申报世界“双遗”是否真的卡壳了,申报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昨天独家采访了中山陵园管理局巡视员余金保,没想到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一番说法。

中山陵园管理局驳斥“卡壳说”

■申报世界“双遗”文本还没递交

对于中山陵申报世界“双遗”卡壳一事,余金保感到不解。“怎么会有这事呢?那里来的消息?我们根本就没有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遗报告,这个消息不准啊!”余金保说。

余金保解释,中山陵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项目本身已经通过省市政府批准。年初,中山陵已经进入国家住建部的《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标志着中山陵风景区获得了申报世界“双遗”的第一张“入场券”,迈出了“申双遗”的重要一步,也就是说,中山陵风景区国内初审通过了,接下来就需要撰写文本等工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遗”文本,然后再由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实地考证。不过,申请“双遗”文本和国内申请文本要求不同,需要中英文对比,目前文本还没有撰写好,哪来的申报世界“双遗”卡壳?

■年底完成“双遗”文本撰写

早在6月12日,2010明孝陵文化节上,记者在采访余金保时他就明确表示,每年国家住建部上报世界遗产中心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分别只有一个。因为中山陵申报文本还没撰写完毕,根本就无法申报世界“双遗”。

对于中山陵申报世界“双遗”下一步如何打算,余金保表示,近期他们将就申报世界“双遗”一事向南京市政府做专门汇报。届时,南京市政府听取汇报后将组建市一级申报世界“双遗”领导小组,进行申报世界“双遗”工作。预计在本月底下月初,南京将邀请省内著名专家学者就申报世界“双遗”开个专家咨询会,主要按照申报世界“双遗”十条标准对中山陵各类资源重新梳理、分析,形成专家意见。国庆前,他们将再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咨询。在两次专家咨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申报世界“双遗”文本,争取在年底前完成文本撰写工作。同时邀请国家文物局进行帮助,将申报文本送于世界申报“双遗”委员会,争取明年申遗成功。

■自然景观是“申遗”软肋

记者了解到,中山陵“双遗”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中山陵风景区。余金保说,申遗的范围共有31平方公里,包括了明孝陵、紫金山等地域。

对于中山陵申报世界“双遗”,余金保说,中山陵风景区申报世界“双遗”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中山陵风景区蕴藏着众多文化遗产,有文物古迹200多处,远至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墓,六朝时期的祭坛,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以及一大批功臣陪葬墓和嫔妃墓。这些文物古迹和古建筑,蕴含的历史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这个优势很明显。

但另一方面,自然景观成为中山陵申报“双遗”的“软肋”。余金保说,“中山陵风景区森林面积达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拥有10大水系、15处湖泊、600多种古树名木,但中山陵没有特别高的山峰,最高的山峰海拔也就448.9米,比起名山大川,奇峰怪石有很大的差别。除了这些之外,中山陵的地质、地貌、山体是很有独色的。”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