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古文化研究基地”落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近日,召开的“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和重庆市副市长谢小军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黎小龙颁发了“长江·三峡古文化研究基地”匾牌,这标志着“长江·三峡古文化研究基地”正式落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从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到2万年前的铜梁人遗址的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到涪陵小田溪巴人贵族墓地的发现,长江三峡古文化研究成果不断。尤其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历时十余年的长江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使长江三峡古文化研究迎来了历史性的飞跃。据统计,截止2009年,重庆库区累计完成田野考古发掘506处,发掘面积127万平方米,勘察面积1015.2万平方米,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长江三峡古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考古和史学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这些研究成果也充分的证明了,三峡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通道和多民族交汇融合的独特文化区域。
  
  本次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5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博考古单位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分别就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和考古、先秦史等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一致认为“长江·三峡古文化研究基地”的建立是对重庆学术界在长江文明和三峡古文化研究中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它的建立必将更进一步地促进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深入与广泛开展。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庆巴文化研究会主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的,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中国先秦史学会还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和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重庆市文物局 颜 毅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李诗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