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晚清家塾藏身城中村 中西古建筑艺术融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昨日来到广州白云区金沙街沙贝村荣基里,发现古色古香的兆年家塾被城中村拥挤的现代化钢筋水泥高楼围住。推开厚重的大门,仿佛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石亭、假山、流水、繁花……


  家塾石匾:


  晚清进士吴桂丹题写


  兆年家塾是晚清时候李氏家族读书的地方。记者见到,晚清进士吴桂丹题写的“兆年家塾”浮刻石匾仍高高悬挂在大门上。


  “兆年家塾的建房人李瑞征与吴桂丹交情很好,他应该是位粮官,我查阅过他的资料,他写的《平远县驿站钱粮交待清册》现在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兆年家塾而今的主人彭治华先生介绍说。


  吴桂丹是广东高要人。李鸿章署理两广总督时,广东赌风日炽,吴桂丹联合京中粤籍官员阻止。八国联军陷北京时,他流落京郊,次年病死寓中。吴桂丹一生廉洁自守,被誉为“粤东时贤第一”。


  艺术价值:


  中西古建筑艺术融合


  根据兆年家塾中碑刻的记载,该家塾建造时间是清朝光绪廿六年六月,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该建筑整体格局非常别致,所用的建筑材料均属上乘,其石雕、木雕、砖雕、灰雕等工艺精致、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兆年家塾的室内地面水泥花阶砖来自欧洲。其本身更是中西古建筑艺术融合的杰作,大门、中堂、门窗、石柱都是中西式结构,具有较高的建筑科学价值。


  据统计,目前,兆年家塾室内屏风有100多块,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保护计划:


  申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获悉,白云区有关部门已建议街道将此处建成博物馆,并将尽快推进其申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工作。


  家塾是私塾中的一种,本指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用祠堂庙宇开馆设学,学生交纳一定费用入学就读的私塾。


  这种家塾也称“门馆”,也指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授子弟的私塾。兆年家塾应属后一种。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