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办博物馆调查:春色关不住

  选择珍品,布置展厅,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馆长卢弘杰近段时间特别忙。这座位于都江堰市青城大道旁的民办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而在建川博物馆里,川西民俗馆、老公馆家具馆等10多个分馆正在火热建设中,到明年底,建川博物馆建成开放的分馆数量将达到30座以上。


  “近一两年内,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将超过国有博物馆。”成都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缪永舒预测。目前,成都开始提出“争创全国民办博物馆示范城市”,即将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利好政策将为民办博物馆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民办博物馆的春天即将到来。


  内修:加强创意突特色


  “即将开放的是博物馆一期工程,观众能欣赏到天然乌木和用乌木雕刻的作品。”卢弘杰告诉记者,在馆里能看到3600多年到1万年前的乌木,甚至还有4万年前的乌木,以及进入化石阶段的乌木。如曾在世界华人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福临门》、《东方维纳斯》等作品,都将展示出来。而对于要修建的二期工程,他已考虑好在古人文、古地质、古生态上做文章。“乌木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博物馆就是要展示传承远古文明。”


  业内认为,成都能有数量众多的民办博物馆,原因在于其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随着成都鼓励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一大批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依托多年的个人收藏创办了各具特色的民办博物馆。


  而民办博物馆要发展下去,首先就要有好的理念,突出唯一性和特殊性,这样才能在众多博物馆中脱颖而出。缪永舒举例,建川博物馆以抗战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兵器等藏品为主。成都华通博物馆则通过先进技术将文物“复活”,还凭借其先进的文物检测设备,成为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检测基地。


  此外,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围绕文物价值链开发创意产业,也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途径。


  外炼:政策扶持正名分


  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面临一定的难题。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比如民办博物馆在资源获取、纠纷处理、对外宣传、库房建设等诸多方面,与国有博物馆“待遇完全不同”。


  但是,这种状况将很快得到改变。


  今年1月,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要求切实帮助解决民办博物馆的馆舍与经费保障问题。民办博物馆在接受捐赠、门票收入、非营利性收入等方面,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意见》的出台,被业内认为是吹向民办博物馆的春风。


  成都开始提出“争创全国民办博物馆示范城市”,意味着将大力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缪永舒说,《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发展规划》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将对进一步促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实际上,省文物局也在努力破除体制上、政策上的障碍,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现状,组织专家对民办博物馆进行指导,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与国有博物馆互动起来。比如四川博物院就与成都华通博物馆携手,共同开展文物保护的研究。四川博物院的文物鉴定等服务中心,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全省博物馆评估定级,推荐非国有博物馆参加“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等评选活动。在省文化厅准备和省旅游局共同打造的“博物馆游”中,也有意把国有与民办博物馆串联起来。


  2008年,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财政全额拨款,将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大型主题展”永久落户建川博物馆。为了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大邑县安仁镇也对入驻的民办博物馆给予5万至10万元的资金扶持,并优惠供地。


  [专家点睛]


  总动员,让馆“活”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民办博物馆走向社会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和藏品相关的企业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加上政府的投入,会更有发展前途。


  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表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要走产业化道路,即通过创意、开发、利用,形成以博物馆内涵为核心,涵盖其他文化外延的文化产业。可以打造一个“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将各种主题博物馆来一个总动员,以整合丰富的民办博物馆资源。


  “民办博物馆抢救保存了大量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但是真正投入运营,就不能坐等捐助。”曾从事民办博物馆调查的李学众教授建议,民办博物馆发展的路径,一是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老建筑或文物保护型建筑兴建民办博物馆;二是考虑实行博物馆游览一卡制,以拓展地方旅游资源;三是整合丰富多彩的民办博物馆资源,将各种主题博物馆集中起来建主题公园,让这些馆藏文物活起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