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南明清古民居群濒危 仅靠民间保护难
中国最南端明清古民居群濒危
仅靠民间自发保护,难!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至今还保留着中国最南端规模最大、连片而建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目前,该民居建筑群处在一种民间自发保护的模式下,被拆除和自然毁坏等问题严重,状况堪忧。
百年老屋难逃厄运
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至今保存着45处连片的一类明清历史建筑,以及160多处与之协调的二类风貌历史建筑。
海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阎根齐认为,这些古建筑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保护较好,大片成规模,其外部形态如接檐,内部装饰如灰雕、彩绘、神龛、柱础等都反映了非常丰富的历史、地域文化信息,非常有鉴赏和科研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重建新房。保平村老屋也难逃厄运。近日,村内一处有上百年历史的民居被拆毁了。民居的主人、古稀老人周凤群讲述了拆除老屋的无奈。
周凤群介绍,他家的老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一家10多口人在老宅中根本挤不下,而且,老屋既漏风又漏雨,一些碎裂的瓦片有时还会掉落下来,根本不能住。”
面对百年古屋的残垣断壁,周凤群说,他们一家人在拆与不拆间,也是抉择了很久,但是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我也很痛心,但是没有办法,我们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政府要真想保护住这些老宅,就需要给我们重新规划新的宅基地,不然拆房的行为难免会发生。”
保护模式亟待改变
专家认为,保护保平村这片明清民居建筑群,已经不能单单依靠“村民自己维护,村中文化人呼吁”的民间自发保护模式。
“从听说他要拆房开始,我们就登门劝说,挂横幅,出示有关文件给他看。但是面对周家摆在面前的实际困难,一切宣传说教都显得苍白。”三亚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委员会成员、保平村文化名人张远来说。
保平村村民林竹柳说:“我们也都明白这些老宅应该保护下来,也听人说利用古民居发展旅游业有很好的前景,但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政府有实际的行动。那些找不到新宅基地的古民居住户,也就只有拆房一条路。”
还有一些无人居住的民居,更是让人担心。此类民居受自然毁坏的速度非常快,多处民居风化很严重。专家表示,如果不尽快修复的话,坍塌和自然毁坏的程度将日趋严重,到时再想恢复都不容易了。
据了解,自从2007年崖城镇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开始,三亚市就邀请专家不断地对保平村进行实地调研,做规划,将保平村确定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支撑点。北京清华城市设计研究院在《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对保平村的保护方式、措施有了初步规划。海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2009年6月组织专家,对《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进行了评议,该规划目前已报送到三亚市政府,但至今没有进一步的举措。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