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昭陵二骏被贩卖到美国的历史真相(三)
民间推手
在王友群迷上昭陵二骏,并产生把它“弄回来”的想法前,他并不知道我们曾距离二骏回归那么近。
王友群是地道的西安人,他与昭陵六骏结缘始于30多年前。1979年王友群考入西北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可他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而是迷上了英语。当时,学英语的途径很少,王友群只能每天抱着收音机学。有一天,他骑车路过碑林时,看到两名老外在问路,可问了半天也没人能听懂。王友群就上去跟他们聊了起来。“我的英语他居然能听懂。”第一次尝试给了王友群很大鼓励。同时,他发现碑林的老外挺多,在这儿练口语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每个星期天他都到碑林当义务讲解员。
讲到昭陵六骏时,如果遇到美国游客,他还会特意指着二骏的复制品强调:“这两骏的原件,就在你们美国。”
面对残缺不全的昭陵六骏,王友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滋味。
1999年,王友群在美国读MBA,专程跑到费城宾大博物馆去看二骏。第一次去晚了,博物馆关门了。第二天,他又跑去。宾大博物馆观众不多,偌大的展厅里只有王友群一个人。第一次看到真品的情形他至今记忆犹新,二骏镶在一个木框子里,挂在墙上。虽然图案一样,但是与复制品简直天壤之别。那一天,王友群与两匹马呆了许久,许久。此后,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到宾大去看两匹石骏,不但自己去,还拽着周围的朋友一起去。从那时起,他有了一个想法—“把二骏弄回来”。
产生这个想法后,他查了大量资料。这时,他才知道二骏流失始末和石兴邦等人曾经做出的努力。
“既然宾大博物馆是通过商业手段购买的,就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追索。”王友群感到要换一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王友群在美国接触了很多文博专家,他们都建议,不如先从借展开始。“借展一两年,慢慢接触,一上来就谈回归,他们很难接受。”尔后,王友群研究了宾大博物馆的借展条款,甚至连借展所需的保费和运费都算好了。
2005年4月,王友群第一次与宾大博物馆的馆级官员有了接触。
与王友群见面的副馆长是位精明的犹太人。听了王友群的话后他说:“我没有权力回答你这些问题,我可以帮你转告馆长。如果你需要证明,你来见过我,那没问题,我们合影。”
影合了,手握了,实质问题却一点儿没碰。王友群感到就像一拳打在棉花堆上,有劲使不出。
后来,王友群发现,借展二骏实非易事,入藏90多年来,二骏竟从未离开过宾大博物馆。2004年上海博物馆策划“周秦汉唐文明大展”,通过曾在上博工作过的周秀琴疏通,想借展二骏。消息都在《文汇报》登了,可最终还是告吹了。2008年,香港承办奥运马术比赛,香港赛马会想借展二骏,也没成功。王友群说,借展之所以这么难,一是因为它太重;二是二骏到宾大时已被敲成几块,残损严重,所以运输非常困难。
2007年,宾大博物馆选出了新馆长—理查德·霍杰斯。王友群看到了转机,“霍杰斯馆长很有魄力,我感到他愿意做出某种尝试。”2008年以后,王友群与霍杰斯的接触密集到每周都有邮件往来。此时,王友群已经不是单枪匹马的民间人士了,他代表的是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
2009年初,宾大博物馆董事约翰·洛克威尔捐了7万美元,博物馆决定对二骏进行修复保护,并邀请大明宫基金会委派两名中国文物专家协助修复。“霍杰斯馆长甚至对我说,修马就是为了借展,如果借展,那当然第一个是给中国展览。”王友群感到前途一片光明。
“医唐马”
2009年4月,大明宫基金会通过媒体公开招募赴美修复昭陵二骏的专家志愿者。王友群告诉记者,这次招募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石质文物的修复经验,还要英语好。即便门坎儿这么高,还是有几十位应征者报名。经过几轮筛选、面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杨文宗、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周萍和刘林西三位专家,最终胜出。
2010年5月7日,修复小组一行五人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令专家们意想不到的是,刚一下飞机,他们就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第二天,美国的中文报纸《星岛日报》以“西安文物专家赴美‘医唐马’”为标题报道了此事。从华侨们的热烈反应,专家们感到此次宾州之行责任的重大。二骏,不但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地位,在美国华人中也是一种文化象征。
抵达宾大后,他们马不停蹄地与美国专家一起研究起修复方案来。周萍告诉记者,事先他们已经知道石骏入藏宾大时,被盗取者砸成了几块,但到现场看了实物后,还是感到很震惊。
“一看就是人为敲碎的,太明显了。他们在石骏背面凿了几个洞,顺着石头的纹理,用杠子别开,肯定是找石匠干的。”周萍说,“飒露紫砸得比较规则一共分成三大块,拳毛騧就砸得不好,一共分了七八块。”
此前,美国修复师已经把石骏残块重新拆开,清洗了表面,然后又进行了机械连接。刘林西解释说:“所谓机械连接,就像我们骨折了,打个钢钉一样。残块之间并没有用粘合剂。”她还告诉记者,宾大只在1918年对二骏进行过拼接,此后从未修复过。“这次修复,还取出了当年填充缝隙用的老报纸呢!”
中国专家要做的是对裂隙进行填充加固,对石骏整体的艺术效果进行美学修复。为了区分石骏身上大大小小裂隙的等级,专家们把它们分成了红色、绿色和黄色。杨文宗解释道:“红色指影响结构的裂缝,就是断裂的部分;绿色是比较小的裂隙;黄色是指缺损的部分。”
对于这三类情况,专家们采取了不同的修复方法。绿色裂缝不影响结构只影响美观,专家们需要用粘合剂把它们做平,再补上颜色。刘林西告诉记者,对于文物修复,世界上公认的原则是可逆和最小干预。“可逆,就是粘合剂既可以粘住,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打开,而且不破坏文物。”
专家们在实验室做了近十种不同方案才最终选定合适的粘合剂。而为了让石骏看起来更接近本来颜色,专家们还专门带来了陕西富平县的北山石粉。昭陵六骏用的石材都取自富平,专家们把富平石粉加到粘合剂当中,使修复完的石骏无论从颜色,还是质感,都更接近本来面目。
“用原石粉修补文物,我们还是第一次尝试!”刘林西说。虽然专家们可以把石骏补得天衣无缝,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补过的地方还是要留一些痕迹。要既让观众远看不影响美学效果,近看还能看出痕迹来。文物修复还要保存历史信息。”周萍解释说。
红色断裂部分要不要补,美方一直举棋不定,他们希望听听中国专家的意见。“虽然补上好看,但我们最终还是决定不补。要让观众知道它们的历史,知道它们曾经被打碎过。”杨文宗说。他们在美学与真实之间,选择了后者。
不过王友群偷偷向记者透露,其实他们心里还有个小九九,“红色部分不补,以后回国展览时,把金属支撑一卸就能搬走,那可就方便多了!”
两块黄色缺损部分,专家们也基本制作完成了,可惜签证到期,一块缺损没有安装完毕,只好留给美国专家完成了。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解开了一个困扰考古界8年的疑团。2002年陕西文物专家对昭陵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挖掘,在六骏基座附近发现了两个残块。专家们把残块与碑林的四骏比对了,没对上,他们估计这大概是美国这两骏身上的。临走前,杨文宗特意翻制了残块的石膏模型。刚到美国,杨文宗就把它拿出来与二骏比对,其中一块一下子就跟拳毛騧马鞍的断裂部分对上了。
专家们的修复工作就在宾大博物馆的展厅里现场进行。经常有观众驻足观看,其中也不乏专程赶来的留学生和在美华人。给周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宾大读研究生的北京姑娘刘悦玲。“我爸爸突然打电话说,新闻里说中国专家正在宾大博物馆修昭陵二骏呢!他嘱咐我一定要到现场去看看。”言语间,激动之情难以抑制。
除了修复的进程,观众们最关心的是:“二骏什么时候能回到中国?”对此,不但专家们无法回答,就是运作了几年二骏回归的王友群也无法给出明确答复。
“老实说,我现在压力很大。如果二骏回来了,写多少篇文章都不过分,可是现在还没回来。”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友群欲言又止。
在专家们启程时,多家媒体报道,修复后,二骏将于今年10月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园时回国展览,但现在这个说法已经不提了。“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10月份还回不来。”王友群坦白地说。
王友群说,虽然霍杰斯馆长对促成二骏回归非常热心,但美国与中国的体制不同,宾大博物馆有董事会,宾夕法尼亚大学还有校董事会。二骏的去留并不是馆长一个人做得了主的,需要通过馆董和校董投票决定。馆董和校董加起来有几十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立场,想让他们一致通过二骏回归,可不是件容易事。
目前,王友群每天还要跟宾大的各方人士接触。他相信,只有接触才能找到突破口。“互相不了解的时候,一切都没有办法谈。”
当记者问他,二骏何时才能回归?王友群乐观地说:“两三年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