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革命老根据地——芦山

为庆祝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6月12日,四川博物院与四川革命老根据地雅安市芦山县联合举办的“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革命老区——芦山红军文物大型专题展览”活动拉开帷幕。各类珍贵文物在该县文物保护单位——汉姜侯祠公园悉数亮相,活动吸引了大量当地群众前来参观,场面十分热闹。
 
  “把博物馆办在百姓家门口”、“公众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等一条条鲜红的标语点燃了革命老区群众参与的热情。此次展览共展出红色记忆专题展板25个,图片近200幅,同时还带去了四川博物院馆藏珍品5件,红军文物44件。其中,“红军长征过四川”专栏表现了红军长征在四川境内发生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会师”等重大战役事件,以及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芦山留下的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献、实物和标语。“名人名枪”专栏展出了我党、我军第一代领导人在革命战争时期使用过的佩枪。其中有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陈毅、彭德怀、左权使用过的手枪,以及建国以来世界各国领导人赠送给中国领导人的武器。这些革命文物是研究党史、军史、地方革命史极为宝贵的史料。“芦山文化遗产”专栏展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芦山花灯、庆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平襄楼、王晖石棺、樊敏碑阙及石刻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芦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解员们的精彩讲解下,群众们驻足仔细观看展品展板,充分领略了四川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在普及文物知识的同时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在展览现场还为广大参观者设置了拓片体验的互动环节。芦山县博物馆提供了汉代纹饰砖及拓片工具,由专业人员现场演示制作拓片全过程,并主动邀请群众参与拓片活动,得到了当地群众是积极响应。参与者中既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中学生,成功制成拓片的群众,不仅能将亲自制作的拓片带回家,还能得到四川博物院送上的精美礼品。当地群众观看展览后表示:“流动博物馆这样的形式很好,能将流动的文化送到了我们这个偏远的小镇,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我们非常欢迎博物馆经常举办这样的流动展览。”
 
  最后,“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副馆长李大跃还代表四川博物院向芦山县图书馆捐赠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张大千画册》、《张大千印存》以及《带你走进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巴蜀历史画卷》等图书200余册。此次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2月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正式成立,这在全国尚属首例。针对目前我国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资源的不均等性以及文化服务的不便利性,“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专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部队、学校等基层单位量身打造。到目前为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已经巡展到第九站,接待观众十几万人,行程上万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老百姓极大的欢迎。  
 
  此次活动是在继今年春节期间“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四川巴中之后,第二次来到革命老区。做为社会公益事业,“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是我院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采取的创新措施之一。今后,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将继续紧紧围绕“把公众需求当成我们追求”的宗旨,始终把群众满意与否、社会认可与否作为办馆的检验标准,在践行“三贴近”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思路、开辟新径,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实惠。(四川博物院  撰文:张衡)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