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是蓝瑛心里一首诗

蓝 瑛(1585~1664后)
■ 董其昌(1555~1636) 西山纪游 书法
李流芳(1575~1629)
泥金水墨纸本 成扇 1624年作 19.5×54.5cm
◎胡西林
那一天——明朝天启四年十一月某日,蓝瑛乘舟过枫桥,一定是想起了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夜泊枫桥》诗,便有一种情绪萦绕心头,于是系缆泊舟,站在桥上游目骋怀。枫桥在苏州阊门外,旧时已有寒山寺,然而在张继之前这地方并不为外人所传,是张继一首诗,让枫桥从此名扬天下,文人过此必咏怀,成就一道无尽的文化风景。蓝瑛不是诗人,甚至不会吟诗,但是站在枫桥上心不能不为之所动,用他的话说,放眼望去“西山一带宛若巨然染墨”。他是画家,心里有诗笔下就有丹青——正在性情中的时候,同行的“孙子”取出一箑(箑,读shà,也读jié,旧指竹扇)告诉他,吴仲言有托,请他选择沿途胜景描摹其上,以作纪念。当年没有摄影术,绘画常常是画家们出行留影的手段,就像诗人凭借吟诗记录行踪一样。蓝瑛并不推脱,以素笔落墨,不染一色绘成一帧山水,时为公元1624年,蓝瑛恰好四十岁。然而站在枫桥上其实看不见西山(至少不能清楚地看到西山),当年空气再好,枫桥距西山用今天的车程计算大约需要40多分钟,是难以用肉眼相望的。蓝瑛移景于画,一畅辽廓,这就是绘画艺术。审美的距离不一定非得是自然距离,肉眼看不到,可以用心瞭望,其实最美的风景就在心里。
那么,吴仲言是谁,让蓝瑛如此倾情作画?大家都知道,蓝瑛在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坛,既为“浙派”殿军,又是“武林画派”的开派祖师,但是画史有关他的记载不知为甚么极为有限,不仅蓝瑛,武林画派的许多画家也是一样。比如吴仲言,林林总总的画史著作中,仅有一部还是蓝瑛参与纂辑、武林派画家冯仙等纂定的《图绘宝鉴续纂》中有载。于是我们知道了吴仲言就是吴讷,杭州人,武林派画家,并且是蓝瑛的学生。他山水学蓝瑛,花卉拜孙杕为师,但是作品传世极少。2006年西泠秋拍曾拍过一幅他的绢本山水《松溪渔父图》,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幅他作于1666年的绢本山水《秋山会友图》,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面貌与蓝瑛如出一辙。这是笔者所知吴讷仅有的两幅作品。而在蓝瑛的传世作品中,也有两幅是绘赠吴讷的(以笔者所知为限),一幅即这把成扇所绘,另一幅作于天启六年(1626)也就是这把成扇绘后第二年,也是绘于金笺扇面上,是一幅设色山水(见《中国绘画全集》17卷,第62图)。在前一幅作品中蓝瑛称其为“苐”(“苐”即“弟”,在古汉语中“苐”、“弟”、“第”相通),后一幅作品蓝瑛“画似仲言正之”,称谓被省略了。称谓被省略通常有两种情况:长辈对晚辈或者平辈之间关系亲密无间者。可见吴仲言与蓝瑛之间的关系,这也印证了《图绘宝鉴续纂》中吴仲言是蓝瑛学生的记载。那么吴仲言和与蓝瑛同行的“孙子”又是甚么关系呢?显然,“子”在这里不是人名,而是对这位孙氏的尊称。吴仲言可以在蓝瑛与“孙子”出游苏州时请“孙子”代为索求蓝瑛途中作画,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比与蓝瑛的关系更随便。这样的关系并且姓孙,在我们可知的吴仲言的社会关系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担当,那就是当时杭州著名的花鸟画家、吴仲言的另一位绘画老师孙杕。这一来就顺理成章了:他们是两位老师和一位学生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终于知道,为甚么蓝瑛绘此金笺扇面如此从心所欲,且读画上题识:“甲子冬十一月,将入穹窿,舟泊枫桥,西山一带宛若巨然染墨。孙子因出吴仲言箑,索余记其状,苐仲言止好于笔端见我两人怀,不同游也。社中蓝瑛志。”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朋谊师情——在此之前我们只知道蓝瑛与孙杕都是杭州人,但是并不知道蓝瑛与孙杕之间关系如何,清代杭州文史掌故作家朱彭着《南宋古迹考》,其中虽然叙及杭州望仙桥东旧有南宋德寿宫,此地后为秦桧所有,明末清初时建筑尚存,内有古梅芙蓉石(因形似得名),后来好事者将孙杕蓝瑛所绘梅石图镌刻石上,题曰“梅石双清”,这为我们提供了蓝瑛与孙杕之间关系的证明,然而画史不知。09春拍西泠拍卖有一件蓝瑛、孙照的《山水花卉合册》,我们知道孙照是孙杕的儿子,但是为甚么有人会将孙杕儿子的花卉与蓝瑛的山水合为一册,因为不知道蓝瑛与孙杕乃至孙照之间的关系而不能确解,这把成扇的出现,使我们对蓝瑛与孙杕之间的友谊一目了然,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这把成扇补了画史所缺。
吴仲言乃有心之人,他既请蓝瑛作山水,又请董其昌、李流芳、严调御题诗,可谓用心良苦。从题诗内容看,都是咏苏州一带山水的诗(严调御所录为唐代诗人斐迪送王维诗),是董其昌等人的“看图说话”,显然,这把成扇是蓝瑛绘山水在前,董其昌等题诗在后。吴仲言善于谋事,请大名家尤其如董其昌之流绘画题诗,成扇的质量不好是拿不出手的,一桩好事就这样为他所成就。然而吴仲言一定不知道,他的功德在将近四百年之后是多么让人铭记在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