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淡忧远?诗歌入画——赏苏州美专“沧浪三杰”之艺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颜文梁(1893~1990) 春(中山公园梨花)
木板 油画 28×36cm        1965年作


◎杨 静

        1922年,颜文梁与朱士杰、胡粹中三位出生于江南水乡的青年画家,借苏州县立中学九间校舍创办了苏州美术学校,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美术学府之一。颜文梁任校长,胡粹中与朱士杰任教授、西画系主任等职。当时出于对他们的爱戴,该校师生把颜,胡,朱三姓用吴音称之为 “眼乌珠”,以赞美其在画坛中别具一格的才学品识,史称“沧浪三杰”。“沧浪三杰”所代表的苏州美专系统的画家受到欧洲印象派、巴比松画派与风景画派的影响,不过他们的题材多来自于自身居住的优美雅致的田园风光,充满着中国诗歌般的意境,并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笔法和色彩富有创造性,形成了清新细腻、颇具“理想主义”的独特面貌,洋溢着画家对自然由衷的赞美之情。
        油画创作是颜文梁艺术成就中最为登峰造极的,本次油画专场献拍的作品《春(中山公园梨花) 》,就将生活中最质朴的美丽呈现得淋漓尽致,显示了我国第一代油画先驱者高超的艺术手法。作品创作于1965年,曾收录于19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颜文梁》,1982年、1996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美术家•颜文梁》。此画运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上海中山公园内梨花桃花争相盛开以及游客们赏花休憩的场景,笼罩着一种和谐的清新自然,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生动体现了人物与风景之间和谐的关系。画作色调明亮华美,明净微蓝的苍穹,花鸟氤氲。人影隐没在花潮中,花色又映衬出人的喜悦。叶尖点点斑驳的反光,树稦上被阳光涂抹出的轮廓,林荫路上光影的变化,都表现得极为动人。艺术家在细密地小笔塑造铺扫之时,散落笔触间的留底,既丰富了色彩对比又拉开了画面肌理、虚实的节奏对比,增强了绘画性,给画面平添一种生动韵味。整幅作品保有其秀丽精致的风格,细微至树枝人群、旷阔至蓝天白云,其色调层次变化精心绘制,从中亦可见艺术家对此画极具匠心。让人如临其境,陶醉不已。颜文梁的画,多以一种渗透型方式作用于人的视觉和情绪,丝丝入扣,在缓慢温和的状态中让你体会到在作品中流荡着的温暖安详的气息。他正是用自己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挖掘平凡小事中不平凡的美,去触动每一颗沈醉在其画作中的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士杰(1900~1990) 莽林朝阳
布面 油画 81×61cm   1983年作


        三杰之中,朱士杰对西画教学及传播贡献颇大。作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先行者,他对艺术的忠诚、信心和毅力是令了解他的人所折服的。朱士杰勤于创作,多画小品,讲究法度,调子深沈微妙。画面虽不惊心动魄,却经久耐看,有着深厚的学院教养,也与他谦和平淡、温文尔雅的气质非常贴近。他的油画题材以风景居多,本次春拍中亮相的作品《莽林朝阳》就极具代表性,青褐的枝干,交错的枝丫,层迭的枝叶,逸笔草草,中国文人散淡悠远的气质流动其间。作品朴实,细致,雅丽,不单单是对自然风景的客观描摹,也是在深刻感受中进行艺术概括,以景抒情的结晶。洋溢着画家对自然的赞美之情,韵味意境独特。《莽林朝阳》技法上吸收古典主义的造型严格,重于结构,又吸收印象主义的用光技巧,富于色泽,画面细而不腻,美而不俗,可见画家艺术上的深厚功底。作品既严于形,又重于色,更深于情,此次献拍对收藏界之吸引力自是不言而喻。而以水彩画见长的胡粹中,这次也有精彩作品亮相。
           “沧浪三杰” 在中国艺坛德高望重。作为我国早期的西洋画家,他们的油画作品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载史册。“沧浪三杰”同时又是卓越的教育家,他们尽毕生精力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美术家,如今遍布海内外,可谓“春风桃李满天下”。近年来名家粉画与老油画广受关注,价格不断攀升。三杰的作品渊源极深,颇具革新意义,升值空间大,是市场最佳“原始股”。正如尼采所说:“人生短,艺术长”,他们留下的作品与业绩有如浩荡的沧浪水,源远流长,日久弥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