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们一起看展览

杭州历史博物馆 《老上海风貌展》
时 间:2010年6月12日-8月30日
100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我用两个字概括:时髦。有电冰箱、有无轨电车、还有去年杭城大热的鱼嘴鞋……
12日,老上海风貌展在杭州历史博物馆开展,《老上海风貌展》展出了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精品110件组,老照片135张,通过一个时光坐标(即100年前的上海),三个代表性视角(即“租界风云”、“市政经济”、“移民社会”)来全息再现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老上海风貌。
虽说展览的内容跨越了一百年,但是,却充满了现代气息。麂皮做的“洞洞”鞋,白色的鱼嘴鞋,让人感慨流行在复古中重生。而消防泵、无轨电车、人寿保险单、股票、广告牌、煤气灶、电冰箱、娱乐小报,更是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百年前的现代和繁华。
静慈圆-爱染明王-106×51cm
西湖美术馆 “纪念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入唐1206年——静慈圆书画作品展”
时 间: 2010年6月12日-6月16日
这是静慈圆先生首次在华举办个人艺术展。
中日往来源远流长,唐朝时期两国关系尤为密切。日本曾经派遣“隋唐史”与“遣唐使”来华学习、交流,大量吸取中国的政治、思想、宗教、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其中弘法大师空海(774-835)是日本佛教传法创宗的伟大祖师,也是一位传播盛唐文化的巨人。他曾随日本遣唐使入唐求法,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1200多万信徒),并根据中国草书创制了日本文字平假名,编纂了日本第一字典,创办了日本历史上最早的私人学校,为日本道界的一代宗师,对日本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文学、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和书法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日本髙野山大学名誉教授静慈圆先生,从事弘法大师空海的研究已有四十年,对空海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甚为深入。从1984年起,以“空海赴长安之路”为题,静慈圆先生率团沿着空海入唐时的漂着地赤岸镇(现福建省霞浦县赤岸村)至西安青龙寺2400公里的路程,重踏大师足迹,追溯体验大师当年的生活经历,重现了空海在中国大陆历尽艰辛,排除万难的情景。继“空海之路”后,静慈圆先生先后访问中国达50多次,行程总计超过10万公里,积极促成了“空海研究会”,并组织召开了6场学术研讨会,四处奔走、捐集资金,在空海大师接受密法传承的青龙寺遗址旁修建了“惠果空海纪念馆”,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千载一时的盛举。
静慈圆先生还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家。其书法早年师从于日本著名书法家小坂奇石先生,遍临六朝碑版与唐楷诸家,并结合自身对空海书法的研究,勤于创作研修,孜孜不倦已达四十余年。本次展览是首次来华展出,作品内容多采用古典名言、密教经典以及空海大师《性灵集》等语录文章,包含汉字、梵文书法创作和佛教人物画等形式,共计230余件,反映了一位日本学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投入。
其书法善用长锋羊毫作字,以行草书为主,承袭二王一路,线条多以“悬针”、“垂露”中锋用笔,直笔藏锋、运笔自如,笔力奔放、线条朴拙,继承了小坂先生“天然雄健”的书法风格。其绘画则以工笔佛教人物画为主,线条圆转,造型生动,功力深厚,形神兼备,有很深的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功底。
同时展出的还有静慈圆先生的数十种学术著作,充分反映了静慈圆先生的较高学术修养与艺术造诣。
浙江美术馆藏当代版画展
时 间: 2010年6月1日-13日
中国当代版画自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期后,踏上了艺术自律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21世纪以来,更是呈现出稳健攀升的态势,不仅一批处于创作全盛期的中年版画家确立起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新生代的作品也纷纷绽放出时代魅力,表现出开放语境下强劲的现代意识。
浙江美术馆对此比较关注,陆续收藏了一批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这次从中挑选60件予以展出,大部分作品表现样式丰富,技艺精湛,折射出当代版画家对版画內涵的多方位思考,相信有助于观众了解当下我国版画界艺术探索的基本面貌。
浙江美术馆 山高水长—孙蒋涛山水画作品展
时 间: 2010年6月2日-13日
孙蒋涛,男,1960年生于江苏赣榆,美术学博士。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澳门书画研究院院长、澳门出版社社长。他曾数度西行昆仑,穿越戈壁,探两河源头,饮雪域甘泉,饱览众山,手摹心追,以“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创作了一批以“山高水长”为主题的巨幅佳构。他的山水画不拘小节,以“得意忘言”的方式把自然中那种崇高、伟岸、雄浑、豪放的气息作了充分的表达,气势宏大。
近年来,孙蒋涛先后应邀在北京、上海、陕西、广州、东京等城市举办过山水画展,其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与博物馆收藏。
浙江美术馆藏 周轻鼎动物雕塑作品展
时 间: 2010年5月1日—6月13日
周轻鼎(1896-1984),湖南省安仁县人, 现代雕塑家,我国动物瓷雕的奠基者。24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东渡日本留学,继而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先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罗丹的学生让·布舍门下学习雕塑,再到里昂专门学习动物雕塑,并在法国学习、生活、工作达15年。1945年12月回国,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后改任民间美术系主任),致力于动物雕塑的研究、创作和教学,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他承继法国写实雕塑传统,重视师法自然,注重表现动物生命力,力求形神兼具,不尚藻饰,语言洗练、生动,饶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
2008年12月25日,周轻鼎家属遵照周轻鼎遗愿,将200件动物雕塑捐献給浙江美术馆。本次展出其中有代表性的38件。
浙江美术馆 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时 间: 2010年1月29日-6月30日
吴冠中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艺术家。1919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院前身),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1950年学成回国,长期执教于高等美术院校,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1年,接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艺最高勋位”,2002年获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吴冠中先生在中西艺术融合的探索实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对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进程产生过极大的理论影响。长期以来,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等观点,激励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者的探索精神,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冠中先生出于对浙江、杭州的厚爱,出于对母校之恩的回报,同时也为了支持浙江省美术藏品建设,2009年12月,将其56件绘画作品和16件艺术藏品无偿捐赠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由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为浙江增添了一笔非常宝贵的艺术财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