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惊现"谷山砚"千年采石遗址 望成国家级文物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砚史》记载中写道:潭州谷山砚  “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近日,长沙市文物局在望城县黄金乡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处跨越千年的“谷山砚”采石场遗址,据文物部门考证,这正是米芾提到的“谷山砚”砚石来源地。

    文物现状:四个采石场藏于深山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位于望城县黄金乡谷山西北一处山坳里,由四处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场,以及石料堆积场组成。四处采石场平面呈东西向分布,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主采石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坑深20米,整体形制略呈梨型。四周山体均为陡峭的绝壁,青色岩层上布满了条状细密的凿痕,遗址南向区域为开采石料形成的深潭,北向区域为废弃的石料堆积,遗址中心区开凿有狭窄的甬道与外界沟通;主采石场两侧另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采石场3个,西南向采石洞深15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大部分区域为碎石回填;东向采石洞深5米,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北向采石洞地势较高,坑深5米,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

    文物价值:千年采石场见证长沙手工制作业发展

    长沙“谷山砚”历史悠久,为湖湘地区“四大名砚”之一。据长沙市文物局专家介绍,新发现的该处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据宋代米芾《砚史》记载:“潭州(今长沙)谷山砚,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光”。清乾隆年间刊刻的《长沙府志》亦载:“谷山,县西七十里。山有灵谷,下有龙潭,祷雨辄应。有石色淡青,纹如乱丝,叩之无声,为砚发墨,亦有光”。此外,《清一统志》也载有:“谷山,在长沙县西七十里,产青纹花石,可为砚”。以上文献记载与实地调查印证:此处即为宋代至民国时期长沙“谷山砚”的采石场。民国以后,随着制砚业的萧条,该采石场出产的石料主要用于制作墓碑。

    市文物局专家表示,“谷山砚”采石场延续千年,见证了长沙“谷山砚”制砚业的悠久历史,对研究长沙地区宋代以来手工制作业的发展及古砚台的制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文物故事:“谷山”有灵气可求雨

    当地村民说到“谷山砚”采石场遗址多怀有敬畏之心,虽然采石场里深潭绿水,上有瀑布飞泉,但村民多不轻易进入。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采石场里灵气聚集,从民国开始,村民们只有在大旱之时才在这里设坛求雨,以祈求五谷丰登。

    文物前景:有望成为风景旅游区

    深入“谷山砚”采山场遗址,人们可感受到这里悬崖、深潭、飞瀑的美景,这些景物既是大自然造化之功,也是几千年来人对于大自然作用留下的人文观景。文物部门专家表示,这里有望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点,在开发利用后很可能成为风景旅游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