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知名学者:两岸要共同继承弘扬汉字文化遗产

  知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汉字艺术是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两岸同胞“根”之所在,它的美和千变万化,是其他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两岸民众要共同继承好这份遗产。


  他说,半世纪的隔绝,给两岸文化交流带来了一些隔阂,但两岸文化界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弥补,将在今年9至10月举行的两岸汉字文化节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两岸首次合作举办以文字传承和保护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目前,台湾民众多用繁体字,大陆多用简化字。田青说,有台湾朋友认为大陆使用简化字“破坏了中华文化之美”。“我能理解台湾同胞的看法,但是这种判断并没有基于两岸繁简字历史文化背景,是不完全正确的”。


  他表示,汉字简化自古有之。“简化字是中国人在生产生活中逐渐摸索产生的,尤其是在近代,很多学者都主张改革汉字,要拼音化、简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三四亿文盲,一个国家搞建设,这么多文盲怎么办?所以当时力推简化字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两岸文字隔阂并没有一些台湾朋友想象的那么严重。”田青说,大陆并没有废除繁体字,日常写书法时还是多用繁体字。而且,简体字的书写规律、方式,也是当时一流的文字语言学家经过研究,参考了古代的俗字、异体字等而确定的。


  “承认隔阂,但不应夸大、政治化。”田青说,未来两岸将共同编纂《两岸常用词汇词典》《中华语文大词典》,建构“中华语文云技术数据库”等,这些都是两岸文化交流日益推进、深化的表现。


  “两岸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面对下一代。”田青指出,两岸的年轻一代与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这和两岸教育传统文化课程太少、过分强调英语重要性有关。“现在两岸都准备增加书法课,让汉字艺术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传递,让下一代重新认识汉字之美,能写、爱欣赏。这是一件好事!”田青说。


  “两岸同文同种,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继承人。相信只要两岸民众、文化界共同努力,一定能继承、弘扬好汉字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田青说。


  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