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弟在河南博物院欢度“六一 ”
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上午,河南博物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郑州市金河小学和大学路小学的80名农民工子女走进了河南博物院,在这里动手动脑,感受中原文化,度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六一”儿童节。
这些孩子大都是第一次走进河南博物院,父母都是来郑务工人员,从事各行各业,身影几乎遍布郑州各个角落。对于这群生活学习条件艰苦而又渴望新知的孩子,种种原因平时他们是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院的,今天他们终于如愿以偿。
为迎接他们的到来,河南博物院为这批小客人准备了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大礼包”:一是安排优秀成人志愿者和小志愿者为他们讲解,和他们一起交流,使孩子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历史,认识中原文化;二是参加河南博物馆“历史教室”手工活动,为孩子提供“博物馆奇妙日”参与手工活动。三是为每个孩子送上一份我院纪念画册,使他们从中更加了解历史,了解文物,并欢迎他们再次走进河南博物院。
陪伴小客人遨游这座历史文化宝库的河南博物院的志愿者、小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了河南古代历史文明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楚国青铜、明清工艺等专题陈列。灿烂的中原古代文明,以及志愿者郭桂兰、张娟两位老师亲切质朴的讲解,引发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孩子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一边还在小本上不停地写着。河南博物院的三位小志愿张雨凡、鲁语涵、温雅,更是以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的语言解语国宝,让孩子们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小小年纪竟然懂得那么多。
在展厅听过问讲解的基础,孩子们来到历史教室,在这里孩子们将要参加“博物馆奇妙日”活动。这项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动脑还可以动手。面对历史教室的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一点也不陌生。刚才在展厅内的认真听讲,使他们胸有成竹,纷纷举手回答。“彩陶双连壶是哪个时期的器物,请大家选择”,“A,仰韶文化”。回答正确的孩子们,还会得到一份由河南博物院提供的小礼物。
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用泥条盘筑法开始制作各种陶器,今天带给孩子的手工参与活动是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先把创意泥搓成泥条,然后把它们盘起来,慢慢地向上延伸和连接,最后做在一件工艺品。孩子们都十分乐于动手,很快各种各样造型的创意泥作品就出炉了,有做成圆形陶器的,有做成方形陶器的,还有做成三角型陶器,甚至有的小朋友还为这些陶器加了盖子,加了花边。
看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孩子高兴不已。纷纷表示以后还来河南博物院参观,还要到历史教室做手工,这也正是河南博物院在落实博物馆建设“三贴近”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使观众真正爱上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