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前世今生 李世民最喜爱的六匹战马(图)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飒露紫

 

 

特勒骠

 

白蹄乌

 

 

拳毛騧

 

 

什伐赤

 

 

青骓

 

    去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时,石刻艺术室的那六匹骏马浮雕(其中流失的“二骏”为复制品)让所有的观者都大为惊叹,惊叹这六匹有名字有历史有故事的骏马雕刻得是如此的高超和精湛。与此同时,看见展品下面的那一行小字,又不禁令人伤感和遗憾。那行小字是这样写的:“飒露紫、拳毛騧两骏于1914年流失海外,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有名字有故事的六骏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立于贞观十年(636年)。这六匹骏马的原型是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六匹战马,是他辅助其父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如平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騧”;平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杲时所骑的“白蹄乌”;平宋金刚时所乘的“特勒骠”;平窦建德时所骑的“青骓”。六骏之中,唯一旁伴人物浮雕是“飒露紫”。据史书记载这个人是大将军丘行恭,公元620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的一次交战中,丘行恭拼死护驾,为表彰他的战功,李世民命人特将他一起刻在石板之上。事实上,每一匹战马都是唐代帝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象征符号。在《全唐文》和《新唐书》或《旧唐书》等史料中我们都可以找到相关历史的记载。又据今学人葛承雍教授考证,这六匹马都是西域名驹。

    当年李世民还亲自作诗六首(即“六马赞”),赞扬每匹马的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下来刻在六骏的旁边。这六件石刻作品和书法作品作为陪葬立在陵前,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同时也提醒着他的大臣和子民,时刻不要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

    1914年飒露紫、拳毛騧两骏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的四骏,先是被搬运到陕西省图书馆,后来在1950年移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定其为“国宝级文物”。

    昭陵六骏两骏

    流失美国始末


    关于飒露紫、拳毛騧两骏被盗运的经过,国内的出版物曾有过多种不尽相同的版本,碑林博物馆也曾两次作过实地调查,终因时过境迁而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对此,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一直耿耿于怀,呼冤喊屈。

    2001年2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任研究员的周秀琴女士在该馆的《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六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披露了该馆的有关档案,叙述了该馆收藏两骏的经过。据周氏的研究,1918年3月9日,时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馆长的高登,首次在纽约看到已经运抵美国的两骏石刻,非常兴奋,并致信物主——纽约来远公司老板卢芹斋(华裔),表示愿意购买。而后立即报告博物馆董事会,请求筹集卢的索价15万美元。直到1920年底一位名叫埃利基·R·约翰逊的慈善家给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捐款15万美元,宾夕法尼亚大学又与卢讨价还价,最后以12.5万美元成交。经过三年努力,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终于如愿以偿。直到现在,这两骏石刻的基座上还放着这样一个牌子:“埃利基·R·约翰逊先生捐赠。”而另据卢芹斋1927年9月10日的回忆录称:两骏是1912年被另一个外国人唆使文物贩子从昭陵盗运出的。在搬运这些沉重的石块时被发现而没收充公,由陕西省官员接收。1915年当时的总统袁世凯要求地方以公务运到北京,成为袁世凯的收藏。“几个月后,他们通过另一个人卖给了我们。此事绝对合法,因为这两匹马是由国家最高权威卖掉的。”

    事实上,早在1978年10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就曾派员与西安碑林博物馆直接接触,澄清事实。声称他们是从华裔手中购买,美国人从未参与过两骏的盗运,并带来了当时购买收据的复印件。后经美国驻华使馆交涉,经请示上级同意,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以前的说明词“飒露紫、拳毛騧两骏于1914年被美帝国主义分子毕士博盗去,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改成现在比较中性的说法:“飒露紫、拳毛騧两骏于1914年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前无古人的艺术杰作

    作为中国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六匹马”——“昭陵六骏”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六匹西域名驹的浮雕作品,显示出唐代动物雕塑的成熟,使中国的浮雕艺术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境地。唐代先后出现了许多动物画高手,如曹霸、韩騧等,都是画马高手。而“昭陵六骏”的创作年代还要早于他们。据传,“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艺术家用饱满的高浮雕手法,雕刻出六匹骏马的生动神态,艺术手法既写实又夸张。如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主要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独特装饰。而在表现奔马的姿态时,艺术家又采用“以跃代跑”的夸张手法,生动地表现骏马的矫健迅捷,疾驰如飞,给人以很强的动感和力量。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来陕西目睹了这批石刻后,曾称赞这批作品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杰作。在中外艺术史上,“昭陵六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笔。如今,六匹骏马何时在自己的故乡团聚,令人期待。

    相关链接

    昭陵六骏的名字

    飒露紫

    (表示该马奔驰如风,毛色紫红,有“红色旋风”之意)

    拳毛騧

    (“騧”音“瓜”,毛色橘黄,身毛呈波浪状卷曲)

    白蹄乌

    (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马)

    特勒骠

    (突厥产黄色战马)

    青骓

    (“骓”音“追”,苍白杂色)

    什伐赤

    (波斯产枣红色马)

 

    新闻背景

 

    昭陵二骏修复工作

 

    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本月初,来自陕西省的3位文物修复专家启程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参与修复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国宝级文物”、原置于唐太宗昭陵的“昭陵六骏”中的两匹离群骏马“飒露紫”和“拳毛騧”,这也是我国首次派文物专家赴国外参与修复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近日,修复“二骏”的工作已经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中方专家已将从国内原产地带来的石粉进行试验,并将根据实验结果和美方共同商定修复方案,预计完成整个修复工作需要四周。另从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获悉,“昭陵六骏大明宫团聚展”筹备工作现已启动,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骏,有望回国与其他四骏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团聚。(宗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