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Photoshop的日子:70年代喷绘艺术家
彼得·帕隆比《Nature by the pack》(1976)
喷绘艺术一直是被人嘲弄的对象,通常它们是用来画厢式卡车上的性感图画,或者冲浪板上的棕榈树,或者度假T恤的,不过现在不同了。设计史学家诺曼·哈撒韦(Norman Hathaway)用一本色彩鲜亮的画册,掀起了这门艺术的复兴运动,并重提四位大师,他们是戴夫·维尔拉德森(Dave Willardson)、查尔斯·怀特三世(Charles E. White III)、彼得·帕隆比(Peter Palombi)和彼得·罗伊德(Peter Lloyd),这本画册读起来如同70年代洛杉矶的和风丽日——或者浸淫着安非他明的夜晚——中的一首情诗,喷绘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这本精装大开本图册里的图片——女人在香蕉、泡菜,或者热狗,或者日落时分拨弄着吉他的牛仔旁边搔首弄姿——没有讽刺的意味。这些卑微的西海岸商业艺术大师其实是在努力把喷枪——19世纪实用主义美国人的发明——变成一个表达艺术狂想的工具。
对这些艺术家来说,洛杉矶就是他们的终极主题——这个地方没有历史,因此用来喷绘再合适不过。正如本书一位作者所说:“洛杉矶是美国第一座未来城市,它的第一张面孔是用喷绘手法画出来的。”
这四位艺术家在70年代美国是无所不在的。他们的图片被用于电影海报(《美国涂鸦》、《星球大战》),产品广告(七喜汽水、Levi’s、Screaming Yellow Zonkers)以及无数黑胶唱片的封面(Chuck Berry, Sammy Davis Jr., Hal & Oates, Kansas, Jefferson Starship和Rod Stewart),还有不计其数的T恤。
喷绘美学在今天主要存在于一些流行的设计软件里,无论是蒙遮、喷涂、纠正错误,都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在前Photoshop时代,艺术家们在具备艺术素养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精湛的技术。翻看着这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早在Photoshop把喷绘变成寻常百姓都能掌握的本事之前,这些艺术家的技艺已经达到了何等的高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