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艺术中的一个半世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托马斯·鲁夫《肖像》


  继奥赛美术馆在2004年中法文化年为中国带来印象派绘画大展之后,本月里上海美术馆迎来的“变奏的身体: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五大美术馆藏品展”是近年来的第二次法国艺术大展。


  来自里昂美术馆、里昂当代美术馆、维勒班当代艺术学院、格勒诺布尔美术馆与圣埃蒂安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展出作品是某种意义上的现当代艺术史教程。“艺讯中国”在对策展人、里昂美术馆馆长西尔薇·哈蒙(Sylvie Ramond)的专访中了解到,这也是这五家美术馆的第一次合作,旨在展示巴黎以外的这五家美术馆的丰富收藏。“这些美术馆本身,尤其是圣埃蒂安美术馆,在法国当代艺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革新与先驱作用。这都让这个项目变得意义非凡。”


  西尔薇·哈蒙作为主策展人,选取了“身体”这一在西方艺术中非常重要、却又在东方艺术中有着不同意义的表现主题。展出作品则涵盖了从19世纪后期的印象派开始至今的各路名家之作,按这百年来西方艺术风格的演变分七个部分展开:接近身体、形象的分解、机械的身体、直观的身体、不可能的形象、炫耀的身体、出现与消失。七个主题的分割既避免了遵循简单的时间线索,又不失艺术史脉络。


  在所有展出的现代与后现代艺术作品中间,哈蒙尤其提到了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的《镜画》,艺术家通过几块形状各异的镜子相互交叠,让每个参观者都通过他的作品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体验,用艺术家的话来说:“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肩膀后面的东西,目光向后转,意识到来自后方、来自过去的东西。”身体与时间体验在其中以隐喻的形式被突出。这也是一件代表性的作品,为整个展览作了注脚。


  将当代录像艺术家、行为艺术家的前卫作品与一个多世纪前的印象派绘画同置于一个展览中,仍需要胆识与勇气。然而印象派也曾在19世纪以革新画风在西方美术史上扮演了先锋角色,藉由“身体”这一长盛不衰的主题,此次展出也仿佛是对不断推进艺术史的先驱们的梳理与致敬。


  以女性身体表达为例,德加、马蒂斯、鲁奥、毕加索等现代派画家笔下的女性身体,与通过身体艺术作品来提出女性身份的问题的当代艺术家们的表达,有着令人回味的对照性,艺术家性别与女性主体建构之间的复杂性也在展示中有所体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吉娜·潘恩(Gina Pane)、安妮特·梅萨热(Annette Messager)与奥兰(Orlan)这样的当代女艺术家们,通过令人惊谔、甚至带有挑衅性的表达方式,将自己或他人的身体(时常是变形的身体)暴露于这个以此为禁忌的世界,引发对整个创作探索历史的反思。


  正如西尔薇·哈蒙所言,这是“一次穿越各个时代、各个艺术流派的旅行”,同时也可当作是一段“身体的变奏曲”来欣赏,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互动也将以此为序篇。


  图片版权:维勒班当代艺术学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