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品”也能触动心灵2010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先睹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客在“世博琴韵”展台前弹奏


  当深奥、枯燥的科学研究转化成可听、可视、可玩的艺术作品,究竟会带给观众多大的感官刺激?走进将于今天开幕的“2010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忙碌的不光是眼睛。欣赏之余,身为观众的你不妨思考一下当下的生活,意外的收获也许更能打动你的心。


  除了美妙的音符,黑白相间的琴键还能弹奏出什么?站在“世博琴韵”的展台前,用指尖轻触琴键,前方大屏幕相继跳出26个世博场馆的手绘图片,一个音符代表一个场馆,惟妙惟肖的外形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共同谱写出一曲跌宕起伏的“世博交响乐”。


  家门口的世博会把目光投向了并不遥远的未来城市。展览中,不少作品也都不约而同地想像起2050年的城市生活。不过,想像并非都是现代前卫的设计,老上海的石库门文化也能与未来兼容。设 计一个特定程序,让计算机经过自由演算,创造出虚拟的石库门建筑。这里有不依靠任何能源而独立 运转的居住系统,“天井”成了天然采光和通风口,“亭子间”成了雨水收集点。戴上3D眼镜,手持遥控手柄,在光影交替的虚拟场景里行走、参观,时而拿起桌子上的杯子把玩,时而伸手感知窗外的天气变化,那种穿越历史的变迁感,既奇妙又深刻。


  用双手翻转迷宫,在规定时间内让神情各异的“圆点”走出迷宫——身心疲惫时,一款名叫“DUMP(宕仆)”的多点触摸游戏,将为你及时减压,排解郁闷。设计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王珏说,“宕”意味着放纵、不受拘束,“仆”意味着前仆后继,合在一起与英文“DUMP”同音,意为“倾倒”。小小游戏,寓意十足:迷宫好似充满压力与束缚的生活环境,“圆点”上各种扭曲的表情则代表压力下的城市生存者。游戏结束,不妨试着向周围微笑,因为生活是多变的,难免会有挫折,要学会笑着面对。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