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画了12年 7000张画留住番禺水乡
“隐士”周年明今年57岁,家住番禺海伦堡,12年间他用钢笔画遍了番禺100多条村庄。在他眼中,这里是中国的威尼斯。
没有手机、没有社交,一星期只买一次菜……一个人独自这样坚持了12年。家住番禺海伦堡小区的57岁画家周年明,为了“抢救”番禺水乡那些即将消失的原生态的水乡风景,12年来,从最南端的二十一涌开始,几乎走遍了番禺100多个小村,用钢笔画遍了番禺的河涌、树皮屋、鸭群、木船、原始村落、祠堂……在他眼中,这里是中国的威尼斯。
遗憾的是,他笔下的水乡风景80%已经消逝了。
杉皮屋 小河涌 鸭群
7000多张番禺原生态田园水乡写生作品、160多本写生簿,画作垒起来比身高1.7米的他还高。“这是大学城,原来是小小的渔村;这里是番禺石楼镇的莲花涌,农田桑葚田园风光,如今是高楼林立亚运城。”周年明沉醉于番禺水乡,每星期固定出去写生,只要有河涌的地方,他都用笔将它一一画下来,从最南端的二十一涌开始,12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番禺灵山村、顺河村、西樵村、南沙、石楼镇莲花涌、沙湾草禾村、小谷围渔村大学城等100多条村庄。
渔村、杉皮屋、原始村落、祠堂,鸭群鸭棚、木舟、芦苇、竹林、船、橹、网、篓……这些不加修饰的自然风貌,是他心目中最有特色的岭南水乡居住文化,它有别于江浙一带如周庄、乌镇的水乡,江浙一带的水乡,不过是濒水而居——把房子集中建在水边而已,番禺的水乡,是河涌与田园结合在一起的原生态体系。周年明对番禺水乡“一见钟情”,决定把番禺的水乡全画下来。这一画就不可收拾,一画就是12年。
没有手机从不交际
“周老师没有手机,只要一出门就谁也找不到他,除了早晨去茶楼喝茶,没有任何社交活动,每星期出去一次超市,买好一个星期菜。”周年明的学生也觉得他不可思议,除了周末教一些熟悉的学生画画,每个月收学费200元,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周年明将其余所有时间全扑在画番禺水乡上,独来独往的他甚至试过连续5天没有与人说话。
为什么不用手机?周年明说,不用手机的意义是可以进行不被打扰的生活与创作,排除生活中的干扰,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而画画需要用心观察,在一个地方坐上一整天,感情融进去,这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超越艺术的体验。
村民与水乡一样美
周年明平时一出门就是一整天,去的地方经常是番禺的偏僻小乡村。大清早带着干粮和作画的钢笔,坐公交车出门,到达要去的村子时就找一个当地人当向导,让老乡骑摩托车带着他四外踩点,对村落有一个大致印象后开始作画,独自一人直到晚上才回去。
在周年明眼中,番禺村民也与水乡一样非常可爱。“他们骑摩托车的技术非常高,在巴掌宽的田埂路就像坐过山车,但从来就没有摔过跤。”
村民很少见有艺术家来穷乡僻壤一坐就是一整天,于是他带的干粮往往成了摆设,每到中午的时候,就有人叫他去家里吃饭,“青菜是刚从地上摘下来的,新鲜着呢!而且死活不肯收钱。”周年明说。
八成画中风景已消失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目前他笔下的水乡80%都消逝了。
2003年秋,听说要建大学城,周年明抢在大学城开建前,在小谷围待了几个月,画了400多张写生画,有时他坐在一旁作画,身边便是轰轰作响的挖掘机,巨臂不时在掠过头顶。工人惊叹周年明的执著,问他要不要将机器停下来,让他先画。“我当然不挡着他们开工啦,他们也是生活。”
一幅作品3000元不卖
“这是一条寂寞之道!”谈起他的12年的宝贵时光只专著于番禺水乡,周年明淡淡地说道,“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搞艺术更是如此。只要觉得所做的事有点意义,就不会计较得失和成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