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程连仲 柴窑烧制成功罕见窑变雕塑
这件《朝圣者》,出现了罕见的窑变现象,人物额头、鼻尖和下巴上,沾满了灰白色的土,神奇再现了藏族朝圣者在朝圣途中长期叩头留下的土印。
对于首批出窑的作品,程连仲十分惊喜。
出窑当日,吸引了各界人士关注。
首批出窑的其他作品。
窑变佳作
首批出窑的16件作品,有3件比较理想,最为出色的是《朝圣者》,由于出现罕见的窑变现象,让程连仲不断感叹:“不能理解,难以想像。”
该作品整体接近深黑的主调,人物显得深沉、粗犷,把藏族在高寒生存条件下的状况生动地表现出来。最神奇的是,程连仲和装窑工均未作任何处理,“朝圣”的这位老人的额头、鼻尖和下巴上,沾满了灰白色的土,这层土抹不掉,神奇再现了藏族朝圣者在朝圣途中长期叩头留下的土印。
“这是地方古老民窑才会出现的奇特效果,一般在汽窑、电窑中都不可能出现这种窑变!”程连仲兴奋地说。另外两件较好的作品是藏族老阿妈头像,显得浑厚、苍劲,十分生动,以及藏女,烧制完整,成色自然。
“尽管有好几件作品出现裂痕、破损,但因为有了这几件,可以说将民间陶艺和现代雕塑结合、将地方民窑和欧洲技艺结合烧制新品的首次试验,大获成功!”程连仲开心地说。一次烧成
让程连仲津津乐道的,还有“一次性烧成”。
各地民窑风格不同,有的只能烧窑温为800至900摄氏度的低温窑,而龙塘文彩村的虽是柴窑,却是高温窑,窑温可达1250摄氏度。从烧制出的作品来看,烧结度非常好。对雕塑等艺术品来说,泥(陶土)在高温下接近融化,烧制的作品密度和质地非常坚实,不会渗水。
一次性烧成的特性,不仅可节约燃料,而且减少了工序。国内很多地方民窑都要两次烧成,第一次烧后,将破损的清除,把完整的施釉后再烧一次。
程连仲说,龙塘民窑传承了中国古代真正民窑的风格,从宋代以来的烧制技艺得以完整保留。早在出国前,他的陶瓷作品基本都是两次烧成,这是他从事陶艺创作42年来,在国内第一次体验不施釉一次性烧成作品,“非常过瘾”。
出窑之日
程连仲的首批16件作品,除了烟斗等器皿,牦牛等动物,主要是藏族系列人物。他利用龙塘当地陶土创作的作品,也受到了业界的格外关注。
出窑日是5月1日。当天,王家柴窑院内热闹非凡,村支书、村组长和不少村民早早赶到现场,一些媒体记者闻讯而至,省文物研究会、省民俗博物馆、海南琼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海南工作站、安徽省驻海南办事处、海口徽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纷纷派出代表到场,著名收藏艺术家刘冀民、色彩专家孙艺、作家梁如云等一行20余人,则自发组成观摩团慕名而至。
´,´
在一长串鞭炮声中,92岁的王辉佑、70岁的王科干两位老艺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只好让他们的第三代传人王明育携妻子钻进窑里,一件件小心向外传递烧制物。
先出的两孔窑是王家生产的日用陶,最后两孔是装有酿酒等器皿和程连仲的雕塑陶艺品。当天上午10点半出窑,长达近两个小时。程连仲一直站在窑口接物和送物,顾不上拍打衣服上飘落的窑灰。
他说,柴窑烧物无法预料,有很多方面待研究,争取将来找到规律,烧制出更理想的效果,“我会一步步走下去!”
铸造铜雕
出窑当晚,程连仲将首批作品用专车送到海口市区下榻的酒店,部分小件打包随身携带,其余部分则委托快递公司直接运送到安徽铜陵市一家铸铜厂。
5月4日,程连仲飞抵合肥,赶往这家铸铜厂,交待和指导将这批作品作样本,全部铸造成铜雕艺术品。这批作品铸铜初步估计要3个月,上好“铜皮”甚至要半年时间。
程连仲说,如同好的形体和皮肤,还需要好的外衣,各作品的“外衣”经化学处理后,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随后才被带出国门。
程连仲说,在国外的画廊中非常看重铜雕艺术的表象,而目前国内对铜雕表面处理都较粗糙,因非常珍爱这批作品,所以在全国精心选择了这家铸铜厂。“我将带到海外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这里的人文精神等。”
国际舞台
将铜铸事宜安排之后,他又应邀赶往国内几所著名高等学府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定于5月24日返回德国,8月初再回中国,8月中旬回到海南,进行第二次创作。在前期所定的藏族系列完成后,他将开始海南黎族、苗族和琼州历代杰出人物的专题创作。
程连仲说,在海南的总体创作将有百余件作品,届时会精选30至50件运到国外参展。一部分会以铜雕为主,另一部分为直接在龙塘古窑中烧制出的陶艺品。
每年5月在德国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要提前一年预订场地,在首批作品出窑时,程连仲已预订了在德国奥斯纳布维克市的场馆,为他预留的另一个场馆是德国汉诺威市的下萨克森克州图书馆。
“舞台已搭好,就等出场演戏了。”程连仲说,明年在德国的国际交流展览已基本交由他作为主角,如果海南方没有组织,他就只举办海南创作作品个人展,如有其他单位或个人参与他会牵线并作出奉献。同时,他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积极参与,使海南文化走向国际舞台,进一步扩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影响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