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民间博物馆建于1993年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将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共有各类博物馆2900多个,人均40多万一个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广大民众主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但是,对博物馆了解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不知道人类和我国的第一座博物馆是何时建立的,国内外有哪些博物馆协会。


  博物馆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艺术的九位女神的统称,它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喜剧、悲剧、圣歌及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科学的全部活动。大概在公元前五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珀斯神殿里,建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战利品的宝库,它就是人类博物馆的开端。我国历代王朝也都有专门储藏古董艺术品的宝库,但只是供皇室及少数王公大臣观看和赏玩。一直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建立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真正显示出来。


  我国的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办于1905年,苑址位于南通市濠河之滨,原占地2.3万平方米,有中馆、南馆、北馆等建筑,分别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等四类文物与标本。“南通博物苑”的创办人是前清甲午状元张謇(jian),他不仅是一位有卓识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实干精神的实业家和教育家。1905年,他曾两次上书清政府,建议在北京和各省建立博物馆,腐败保守的清廷不予理睬,于是他利用办工业的利润创办了“南通博物苑”。可见,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由私人建立的民间博物馆。


  改革开发之前,我国的博物馆都是由国家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设立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保护和收藏文物艺术品在民间蔚然成风,1993年由收藏家刘光瑞在重庆市建起了我国第一个民间博物馆------重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目前各地的民间博物馆已建立1000多个,正式注册登记的386个,占我国博物馆总数的13.3%,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在1974年6月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哥本哈根第11届会议上,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今年11月7日至12日,第22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将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对于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国的博物馆协会最早成立于1936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设立博物馆协会,以博物馆学会代替博物馆协会的职能,并在1983年正式加入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了促进民间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博物馆之间的联系与合作,2010年9月,陕西省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间博物馆协会。(作者为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高玉书)


  附:


  1、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国博物馆协会是中国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1935年成立。会址设在北平陟山门街 3号,原“御史衙门”内。


  1934年,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北平图书馆馆长兼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中央博物院筹备委员傅斯年等联络博物馆界,倡议组织中国博物馆协会。经过 1年的筹备,于1935年 9月在北平景山绮望楼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大纲》,确定协会的宗旨是“研究博物馆学术,发展博物馆事业,并谋博物馆之互助”。会议推举马衡为会长,袁同礼、翁文灏、朱启钤、叶恭绰、李济等15人为执行委员。还建立了专门委员会分工负责博物馆学术研究,博物馆建筑和陈列,审查出版博物馆学专著和论文,召开学术讲演会。发展团体会员30多个,个人会员 120多人。


  1936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华图书馆协会在青岛联合召开第一届年会,印发了《联合年会的希望》,主张“图书馆博物馆亟应增设,以补充学校教育之不足,且可保存文艺,提高学术”,呼吁“愿政府与社会时锡匡助,以期促进图书馆及博物馆事业”。年会通过了博物馆行政、建筑、陈列、保管、考古发掘、整理档案等决议35项,并决定以“(上宀下博)”代表博物馆三字。


  1937年七七事变后,会务陷于停顿。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各地博物馆的恢复,1948年 6月中国博物馆协会也在北京复会。1949年自行解散。


  协会出版的刊物有《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仅在香港出刊两期后即停刊;书籍有《中国博物馆一览》、《中国博物馆丛书》。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