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南澳Ⅰ号”古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紧张进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潜水员准备潜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吊篮出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冲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水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队队长崔勇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为不断拓宽中国水下考古的新视野,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列2010年水下考古工作“一号工程”为契机 ,5月16日,国家文物局网站特派记者前往广东汕头,深入“南澳Ⅰ号”古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实地考察了这艘古沉船及所载文物的保护和打捞情况。

16日下午1时,汕头“南澳Ⅰ号”古沉船水下考古队开始对瓷器舱进行发掘清理,将15日水下作业时清理出来的文物放入吊篮,打捞出水。据现场专家介绍,这次出水的文物数量约近百件,其中大部分为漳州平和窑所产的明代青花瓷。

据气象部门预报,16日的天气是多云见阴,局部有阵雨,海上风力4到5级,伴有轻到中浪。但是据水下考古队崔勇队长介绍,这样的天气水下的浪涌相对会比较小,反而有利于水下考古作业。目前古沉船已发现约5~6个舱位,现在基本清理完毕的是一号舱的第一层文物,舱位下面还有一层。随着发掘进一步深入,埋藏更深的瓷器比起表层瓷器腐蚀少,品相可能更好。

与之前的打捞装箱方式不同,在16日的文物装箱中,考古队选择使用周转箱加上配重吊送文物。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孙键说,“南澳Ⅰ号”文物发掘出水的方式原来用的是吊篮,在水里晃动得非常大,有些文物会散落出去。现在用周转箱加上配重,把文物放在周转箱里,在上面蒙上网或蒙布,再把它吊上来,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出水文物。

另悉,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将对“南澳Ⅰ号”古沉船水下考古相关工作情况进行直播,国家文物局网站将联合中国网络电视台进行转播。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