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是拍卖也是梳理
2010华辰影像春拍现场 摄影:王江
编者按:
2010年5月11日——13日,华辰影像春拍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举行。华辰影像拍卖从2006年开始已经坚持举办了七次,在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作为首家试水影像市场的拍卖机构,华辰这几年也走得有些跌跌撞撞。但是人们常说,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懂技术的,而是最能坚持的。华辰影像拍卖不仅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每次还都让人感觉他们在拍卖内容与构成上的精心安排,这种良苦用心,使得每次的华辰影像拍卖预展都成了中国摄影界一次短暂的视觉狂欢节。在预展现场,艾轩、陈丹青这样的文化艺术大家也经常出现在关注拍品的人群中,这说明这些年影像的魅力已经逐渐渗透到摄影圈以外的文化领域。在今年的春拍预展现场,笔者感觉到拍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往年有了很到提高,为了了解本次华辰影像拍卖的点滴,雅昌摄影网采访了华辰拍卖影像部经理李欣……
相关阅读: 新鲜速递:李欣谈2010华辰影像春拍结果
李欣在现场介绍拍品情况 摄影:王江
雅昌摄影网:我昨天过来看预展的时候曾璜老师对我说了特别有意思的一句话:“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是中国最好的摄影博物馆,可惜它只开三天”。通过我这两天的参观真的觉得这个小小的博物馆搞得挺有意思,基本摄影史都涵盖到了,从蛋白照片到革命影像到最后新锐年轻人的视觉创造都有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以专题的方式征集拍品是很不容易的吧,您还是先介绍一下构思的情况吧。
李欣:我们整体的思路还是不想把华辰的影像拍卖只是按照生意来做,对影像文化的梳理和挖掘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路线,这个也是华辰影像拍卖的一个特色吧。每一次的拍卖我们都会在原有的艺术门类上新增加一些栏目,新的形式。今年的立体照片就是全新推出的栏目,其实对华辰来说立体照片也不算新,因为在07年拍卖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但是像今年这样完整的把它梳理出来还是第一次。就是从它的起源到当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外加上它的发展历程我们都做了一个详细的梳理。这个立体照片是很有意思的,它在中世纪中产阶级的家里相当于电视机,它让人可以足不出户的了解全世界,是很有意思的。
雅昌摄影网:我看到这次展出的立体照片有很多世博题材的,是不是有意识的去征集的?
李欣:有一定的关系,不过不是我们主要的出发点,因为立体照片创作和使用的那个年代正好赶上了清朝末年一些重要的变化,那个时期也是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开始所有在这次的立体照片中有很多跟世博会相关的
每位现场观众都对立体照片感到新鲜 摄影:王江
雅昌摄影网:等于这个版块还是主要推出的是立体照片而不是拿世博说事?
李欣:目前世博是最热门的话题所以我们也是为世博实实在在的做了一些事情,这次我们推出了世博的专题。我们中国是从1851年开始参加世博会,但是1851年的影像记载的现在没有找到,我们真正找到最早跟中国参加世博有关联的影像是1867年,那是最早的,有确切影像记载的,这个记载一直延续到1910年,中国实际上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世博会了。这个事情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来说也是很大的影响,今天来看很多反映当时世博会的照片,都浮出了水面,我们就觉得应该给大家一个专题,从历史文化方面有一个详细的梳理,也给大家有一个交待,就是从1851年到1910年,世博跟中国有着怎样的关系至少给大家一个简述。通过老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一些比较壮观的场景,包括当时参加世博最高身份的皇贝子溥伦,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当时世博会组织方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将大清帝国皇室的内室展示出来,但是当时对中国人来说皇廷内院的景象怎么能展出呢?最后溥伦就把自己家里内室的某一部分展示出来了,等于是让世界真正了解到中国皇室真正的生活场景。
雅昌摄影网:也就是说消解了西方人对中国皇室神秘的猜想。在这次世博专题里面,哪几张是您自己觉得很喜欢的?除了溥伦那张以外?
溥伦参加1904年圣路易斯安世博会留影(华辰拍卖影像部供图)
佚名《1867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外景》 1867年 蛋白照片(华辰拍卖影像部供图)
李欣:当然溥伦那张就不用说了,那张肯定很棒。还有一个就是1867年的那张巴黎世博会中国馆的外景,因为它是中国在世博会上最早的影像,再早就没有记录了,这张不仅非常早期影像还非常的精致。还有一张参展团的那个,有一个女人的那张,其实他们是作为随团人员,我们叫做政府报告团的随团人员,当时有一个茶艺的表演,当时统一在巴黎给他们做了名片照片就是所谓的CDV,是由法国比较著名的一家照相馆给他们做的,挺有意思的,而且通过那张照片你可以看到当时女人的衣着服饰等等都有表现。
´,´
詹姆斯·利卡尔顿 立体镜中的中国(100张) 1900年 银盐纸基(华辰拍卖影像部供图)
雅昌摄影网:在立体照片那个部分您最喜欢哪些?
李欣:这次立体照片特别有幸是收到了非常完整的一套,一整盒有一百张,这一百张里边涵盖了中国几个大的运动,比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还有中国一些重要的市井文化,比如说有一些当时上海的、北京的一个市井图画是挺有意思的,它是非常完整的一套。
雅昌摄影网:当时立体照片发售的时候就是以系统介绍某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景观面貌为主的吧?
李欣:没错,它后来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把立体照片作为了一个高档的奢侈品,经过了市场的历练,当时这个东西很流行,所以有很多做立体照片的公司,最后因为市场的历练,当时在美国形成两家比较大规模的公司一个叫安德伍德一个叫金士顿图片公司,其中安德伍德规模更大一些,它后来以产业链的形式有计划的进行立体照片的拍摄工作。包括挪威、意大利还有中国,他们针对每一个国家都有非常详细的计划。我们这次就非常有幸的收集到了非常完整的一套立体照片,其中包括当时拍摄的线路图、拍摄的角度示意图、旅行日记等等,等于是把当时所有拍摄的经历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形成了一本书,这是非常难得的。当时安德伍德公司请的是比较著名的摄影师叫利卡尔顿,他的作品我们以前也拍过,不过没有像今天这么完整的一套东西,这个在当时肯定也是精品,有点像我们送的高档礼品封面还是烫金的,到今天都保存的非常好,这个是非常有价值的。
雅昌摄影网:立体照片这种东西在当时发行量应该是很大的,但是为何好像留存到今天不是特别多?
李欣:对,不是特别多。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时间的久远。还有后来随着中国的衰落它渐渐不能成为西方的一个关注点了,所以西方摄影师慢慢的对拍摄关于中国的立体照片也就失去了更多的兴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家庭中的作用就渐渐被幻灯机取代了,我95年左右到欧洲的时候看到很多欧洲的家庭开Party的时候还是有幻灯的方式在给大家分享照片,到现在估计都变成投影仪了,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李欣:这次拍卖我们另外比较推的就是一个原版老照片的概念,就是所谓的Vintage Print,因为Vintage Print这几年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了热捧,如何界定Vintage Print呢?就是摄影家在拍摄完成以后再五年以内利用原底亲手制作的照片。原来国际上曾经界定十年以内制作的照片都算Vintage Print,但是后来又根据科学的考虑限定在五年以内,因为大脑记忆的保鲜期是五年,所以在这个期间制作的照片最能真是反映艺术家在创作时候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所以这种Vintage Print对研究艺术家的成就和对摄影史的研究都是非常珍贵的。
雅昌摄影网:等于通过Vintage Print能看到艺术家作品最真实的面貌而不是由后人来加过的东西。
李欣:对,所以这种片子非常珍贵,通常存世量都是非常少的。早期摄影家也不可能大量的洗印自己的作品,在当时可能是为了向某画廊去展示或推介自己而洗印出来一些,这种作品是比较少的,甚至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孤品,所以这种Vintage Print的价格比后期不是艺术家本人制作的要高出几十倍。
雅昌摄影网:那么是否是Vintage Print是如何辨别的呢?
李欣: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不过我们有一些比较基本的辨别手段,例如通过纸张的辨别,如果你熟悉每个年代生产相纸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比如现在出的相纸和三四十年代出产的是截然不同的,过去一些纸现在已经没有了。
举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比如陆元敏老师的片子,他的片子没有限量,但是等同限量,他制作照片所用的那种纸已经不生产了,厂家都没有了,所以用哪种纸放得片子以后就等同于限量了,这是很珍贵的。当然纸张只是辨别的方法之一。另外就是有一些照片本身就有纪录,当时有的摄影家洗完片子以后,也许是送去做展览也许是去做自己的一个推介,他会在照片背面做些记录,如哪年拍的,题目是什么,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了。
本次华辰拍卖在推出Vintage Print的基础上,延续了我们以往一些传统的影像门类,比如像国外名家名作,老照片,总体讲我们还是沿着梳理历史的角度通过照片让大家对历史和文化有更多了解。比如因为世博的原因今年上海是个热点,所以这次关于上海的东西比较多,大概有七十多张上海的老照片,还有就是我们的保留项目秦风老照相馆的一些收藏。
´,´
雅昌摄影网:其实作为一个公司来讲拍卖老照片是一个很聪明也比较保险的办法,毕竟认可度比较高,但是如果所有的机构都这么做也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下的摄影作品价值如何评判?今天的摄影师如何与市场发生关系呢?
李欣:虽然我们一直延续着学术的知道方向但是我们毕竟还是要顾及到市场的,我们在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也会关注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希望在当代艺术市场需要慢慢的回暖,让市场回到一个起点,就是比较冷静,把泡沫挤掉,给年轻人一些新的空间。
雅昌摄影网:我了解到这次春拍大概只有5%-10%的空间给了年轻的摄影家,那这个空间是很珍贵的,目前选择的年轻摄影家像付羽、严明、沈玮等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严明《我的码头——长江中的垂钓者》 2009年 银盐纸基 (华辰拍卖影像部供图)
李欣:是这样,比如说付羽和严明我在之前都和他们有过接触,我对他们成为好的艺术家在素质上有个判断,他们对于艺术追求的态度让我非常欣赏,他们完全没有浮躁的去追逐市场,他们是很踏实的很动脑子的在做,这个让我选择了他们。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数码化的普及,人们开始对手工制作的照片越来越觉得珍贵和稀有,付羽和严明两个人仍然坚持用手工放大,这也是他们比较受市场欢迎的因素之一。
还有沈玮也是很认真地做艺术的一个人,我觉得也挺好的。还有张宪勇,他的东西我很喜欢,就是很有时代气息,特别反映了当今年轻人的一种心态,他的作品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包括色彩。现在很多媒体都很喜欢他的东西觉得视觉蛮好的。
雅昌摄影网:我觉得张宪勇和少少在本次华辰拍卖中是少数几个完全没有植根于现实的,全是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的东西。还有一个人我注意到就是那个陈宝生,他拍的马在其他以纪实为主的作品中间也显得有那么点不一样。
陈宝生 《马的系列》(华辰拍卖影像部供图)
李欣:陈宝生他拍马拍得非常好,有点儿像提到绘画中的马会想到徐悲鸿的作品,如果说影像中的马一定会想到陈宝生,当然他的照片是经过了一些拼贴的手法制作出来的。实际上可以看到,我们这次发掘了一些新的人介入到这个市场中来,像吕小中、陈宝生、杨绍明、王文波包括李英杰他们都算是这个市场中的新人,但是他们在早期,八十年代开始就对影像艺术很有想象力了。他们的作品在当时都有一些观念性的东西在里边。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对贺延光早期的那张作品很感兴趣,大家都说贺老师原来也曾经这么唯美、温和过,不像现在完全像一个摄影斗士,你从中可以在一个摄影师的成长历程佐证一些东西,这是挺有意思的。
雅昌摄影网:刚才说到照片的拼贴这次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陈石林和孟昭瑞的两张经过拼贴的“历史新闻照片”,这次能收到原作真是很难得啊。
孟昭瑞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拼贴痕迹 摄影:王江
李欣:对这个实际上是佐证了对中国摄影史的一种拼接,可以从这些影像反映我们国家在特殊政治背景下摄影发展的状态,为什么要拼贴?就是因为当时有很多影像它是不能直接拿出去的,是要经过修改,那个时候又没有电脑,没有Photoshop,所以只能拼贴了。
雅昌摄影网:这也是一种全民认可的对图像的修改,因为那时的很多中国人不希望看到真实的情况,眼睛里只能接受高大全、红光亮的那种东西。
´,´
李欣:所以有老一代的摄影家像侯波这样的,我们这次看到她很多片子是早年从来没有发表过的,但是不等于这些是坏片子或者是说摄影的技术技法里边存在着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当时的政治环境的要求不允许将伟人的不光辉的形象展示出来,在当时那时不适宜的。
雅昌摄影网:今天再看徐肖冰拍到毛主席回眸一笑的那张照片真的感觉是太亲切了,完全还原了被作为符号的毛泽东人性的一面。我这现场还注意到这次像徐肖冰、张印泉的作品在价格上比其他的不管是老照片也好还是新锐作品也好都要高出很大一块,基本达到了五至八万左右的价格,这样的定价是不是一种姿态?以期引起人们从摄影史的角度上对这一代摄影家足够的重视?
张印泉作品(华辰拍卖影像部供图)
李欣:其实也不是,就以我去年拍过的张印泉来说吧,我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能有一个机构把张印泉整套的东西收走,然后就可以好好的对关于他的这段历史梳理一下,确定他在中国摄影发展中的地位。因为实际他和郎静山在影像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是并驾齐驱的,一直以来都有“南朗北张”的说法,只是因为他们两个所走的路不同人生的轨迹就发生了天壤之别。郎静山到台湾以后没有受到太多政治因素的制约,所以他的生活和创作都是处在一个很宽泛的环境,但是张印泉就不一样,他不是挨斗就是关牛棚,所以到后期他基本不创作了改理论研究了,如果要评定他们两人的地位,其实是各有千秋的。这次征集张印泉的东西是特别珍贵的,由于历史的情况他有很多作品都被毁掉了,目前保存下来的这些我个人推断是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比较得意的作品,所以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把他创作最辉煌的作品保留下来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不像郎静山那样大产量的作品,张印泉的作品留到今天肯定是孤品了。
还有徐肖冰,他老人家走得太匆忙了,他后期留下的东西极少,由他本人签字认可的也就是目前你看到的这些作品了
雅昌摄影网:这样看来这批作品的高价位也是有原因的啊。
雅昌摄影网:除去图片的拍品,古籍善本的拍卖也逐渐成为华辰影像拍卖的一大特色,能介绍一下这块的情况吗?
李欣:是这样,随着摄影作品不断地推出,你会发现有一些跟摄影相关的画册也好,书籍也好,它们佐证了很多摄影历史的发展包括很多摄影师和摄影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越来越看到这部分的价值,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是跟摄影的发展脉络有关系,早年摄影还是属于一种奢侈的活动,它的后期制作也是挺奢侈的,早年那些玻璃湿版、玻璃干版洗成蛋白照片,在工艺方面要求的非常高又很繁琐。而那个时期摄影与印刷术处在一个交替发展的阶段,所以那段时间人们会觉得印刷术更成熟一些、成本更低一些,早年人们采用的是照相凹版技术,所以印刷品出来的层次与照片没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今天,摄影界普遍认同那那个时期的印刷品是可以等同于照片的。因为它是很直接的用底片在制作,可以说很真实的再现了艺术。像这次推出的约翰·汤姆逊的画册就是使用的这类技术。
´,´
约翰·汤姆逊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四卷》 1873-1874年(华辰拍卖影像部供图)
雅昌摄影网:这次古籍善本里最除了约翰·汤姆逊的您还比较推荐哪些呢?
李欣:布列松的那个《两个中国》很棒,他实际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韩淑英写的序,一个是他本人写的序,我昨天特别意外得到一个讯息,就是出版这两本书的出版商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一般能拿到他们的出版物是非常幸运的。
布列松的《两个中国》 摄影:王江
布列松的《变化中的中国》 摄影:王江
还有北平的光社,它不全,但是它可以佐证那个时候整个摄影家的一些趋势。还有博斯曼《中国的建筑》上下卷,当然跟摄影不是特别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它里面从影像到包装都非常地好,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还有像亨利·弗兰克,他是非常有名的旅行家,他游历了中国的南北,一边游历,一边拍照,就像《漫游记》似的,他把整个中国跑遍了,写下了中国的漫游记。还有小川一真的《日清战争写真贴》从史料角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他反映了甲午海战时候一些真实的场面,跟我们自己反映的还是有不同的,很真实。
郎静山的一套作品小样是这次标价比较高的拍品 摄影:王江
雅昌摄影网:好,最后一个问题,本次华辰影像春拍的标价前三甲是哪些呢?
李欣:目前来说最高价就是汤姆逊的那套《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四卷》,六十万到八十万,然后就是利卡尔顿的立体照片,估价目前是十万到十二万,还有一套是郎静山的作品小样估价是三十五万到四十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