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华:我活着做全集为了还原一个历史的真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起国画界的“北吴南周”,湖北人会自豪地说:“‘南周’指的是咱们湖北的周韶华啊!”作为新世纪中国水墨画坛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周韶华一直居住在湖北这个第二故乡,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首擎“国画改革”大旗以来,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创作力,从《大河寻源》、《梦溯仰韶》、《汉唐雄风》到《大风吹宇宙》,耄耋老人以手中巨笔描绘祖国山河,追溯千秋辉煌,弘扬荆楚文化,直至浩瀚星空。从老人一个件作品,一次次创新中,人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惊叹号,却始终不见句号。


  据悉,周韶华将于今年内出版个人全集,作为一位在世老艺术家出版全集,其困难之多和压力之大是大家都可以想象的,但是,这位老艺术家在接受雅昌艺术网的电话采访中表现出的轻松和乐趣,让我忘记了这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艺术家,而在回答一下尖锐问题时,老人表现出的淡定和大气,让我印象深刻。


  正如老人所说,出版全集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通过实践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周韶华,一个真实的周韶华,就是这么简单。


  雅昌艺术网:听说您最近有打算要出一个全集?


  周韶华:对。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想到要出这个全集,出这个全集的初衷是什么?


  周韶华:我从事文艺工作几十年,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大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使中国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美术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处在一个转型期,我自己在这个改革大潮当中,是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个方面,传承和转型;第二个方面,本土型与世界型。这三十多年随着改革开放,我可以说全力以赴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中国当前的现状来看,好像这个问题还困扰着很多人,我通过我自己的实践,可以用事实来回答这个问题,出这个全集就很有必要,尽管工程浩大,要花费很多时间,趁着我自己健康的时候来做这个事情对我们当代中国是一个很有意的工作。


  雅昌艺术网:您现在在做全集过程当中,收集作品有没有什么困难?


  周韶华:困难有一些,但不是很大,我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品,一部分是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一部分是捐献给了我家乡的美术馆,还剩下的大部分作品还存在我自己的手上,基本上没有怎么进入市场,朋友手里有一点点,基本上,我的代表作还都在的,出全集是绰绰有余的。在社会里的那些也可以收集,收集不到也无所谓,基本上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而是把现有的作品很好地来进行整理。


  雅昌艺术网:您给中国美术馆一共捐了多少幅作品?


  周韶华:很多,他们挑的都是大幅作品,第二展览馆,第三展示,中间这两个展厅都还没展完,数目虽然是四十来幅,但都是大的作品,有的很大,反正就是让他们挑,他们没有挑上我又主动地给他们推一点,现在都收下来了。


  雅昌艺术网:您除了在作品的收集过程当中比较辛苦之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或者困难吗?


  周韶华:困难是有的,比如说我这个全集跟其他人出的全集不一样,别人出的全集是从头到尾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我的全集是按照回答问题,作为一个时代的大卷,每一卷都是回答问题,回答我自己解决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按照问题来做,一共搞了八大卷。


       全集一共八大卷


  雅昌艺术网:八大卷包括哪些内容?


  周韶华:其中第一卷,表现我对传统文化的寻源追根。寻源追根从原始艺术,主要是彩陶,还有岩画,再就是汉唐时代,基本上以调子型这个大时代的东西作为我的艺术元素,作为艺术的跟进,也不是传承,传承是一个大传统,这个大传统包括大国寻源,汉唐,还有浓缩仰韶等等,基本上都是立足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来组织我的作品,这一点可以说也是内容非常丰富,就作为第一卷;


  第二卷,因为艺术创作最重要的还是要从生活感受来发展。中国画可以说是改革发展,我们的前辈画家也是从写生受到启发来改变过去的传统语言,所以第二卷主要是三江源头,喜马拉雅山、巴颜喀喇山、帕米尔高原,中国的大山、大河,长江源头都有我的足迹,这一卷基本上把几十万里的行程留下的作品,还有摄影作品,这些东西也是非常丰厚的。


  第三卷,重点是山水画。这些年来我追求大美,表现祖国的山河,表现异乡的江山,以大山、大水创作为主题,也有一部分早期的作品,这一部分很少,就是为了说明这个东西是怎么走过来的;


  第四卷,浓缩仰韶。因为仰韶彩陶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有三、四千年,过去我曾经搞过展览也出过一些,这一次丰富了很多作品,基本上以原始艺术为元素,多半是一种新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把它变成一种现代性的作品;


  第五卷,以民间艺术为主要素材的作品。过去我们讲传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文人为主流的传统,还有一大半的东西是民间艺术传统,大家都比较混乱这个东西,我就是把民间艺术的很多元素拿来变成平面的,水墨的来进行表现,这对发展中国画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卷基本上就是把民间艺术进行了一个充分地表现;


  第六卷,表现《大风吹宇宙》这个新的系列。这一部分,主要是表现有一种时空超越,自我超越,过去我们都是以自己眼睛、思想看得到的地方这个最好,那个最好,都是一个有现实的东西,这个是一种超时空的,超越眼前的,也就是跳跃出凡界九天外,有太阳系、银河系等等来表现,就是作为我的艺术发展的一个标准,超越时空;


  第七卷,搜集了这些年呼唤大美的有关文章,都是为艺术转型,创造大美,呼唤民族大灵魂,这一类代表的文章可能有百十多篇吧。


  最后一卷主要是我艺术活动的年表,有关的活动和评论家对我艺术的评论,因为他们的评论对我是非常呼应的,就是呼唤艺术转型。以立足本土的很多观点,从王朝闻以来,现在也有很多批评家,主要的评论家基本上都有他们的文章。


  雅昌艺术网:全集中将总共收集多少件作品?


  周韶华:我估计将近有两千件,至少有一千六、七百件,我还没有数,从文章来算,现在排的结果大概有两千件,所以它是我艺术转型的一个波澜,艺术大观。


       出全集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


  雅昌艺术网:艺术家能够出版全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在世艺术家出全集的是非常少的,我特别想问一下您,您觉得出全集对一个在世的艺术家有什么样的意义?


  周韶华:出全集的主意是我自己想的,另外,我的想法是我自己亲自参与出版全集的这个事情,更能符合我的本来面目。因为出全集不是太想出来的东西,它是要用事实来说话的,符合它的本来面目。符合本来面目,我自己拿着我自己的东西,既不夸张,也不缩小,符合本来的面目,这样做出来会比较好,我走了以后,别人有好多事情搞不清楚,因为我分析,拿我自己来说,我是一个有正义的人,有的人说你这个地方好,有的人说你这个地方坏,这里头不能说意见都不对,但是我自己就能够比冷静地,比较符合事实的,符合我的本来面目的,尽可能地还原我的本来面目,现在做起来比后人做起来要方便得多。等我不能说话了,有好多事情大家说不清楚。所以我自己来做会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尽管我的事情还没有做完,以后还要做,以后做再出一篇或者另外再搞,趁着现在能做尽量地来做出来。


  雅昌艺术网:这样一套全集对于美术界整体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还原历史的真实?


  周韶华:不仅是把这个事情说真实,我觉得我现在想回答我们这个大时代作为一个美术家怎么跟这个时代相匹配,怎么跟这个时代相对应,怎么为这个大时代的文化现实来尽到自己的责任,我自己这样做,把它拿出来,我想很多人看了以后都可以有作用,他觉得我是有责任感的,是有历史责任感的,我这个不是自己乱画的。


  雅昌艺术网:您这个打算什么时候出版?


  周韶华:初步设想可能在今年年内,10月份大概差不多,现在都已经成型了,就是我们要把它搞好,现在都有一个初稿,这个初稿就是有一个编委会,有一个主编,有责任编辑,我自己从头到尾都要很好地来看,这个过程没有几个月恐怕做不完,出版社期望国庆节前后出来,我自己估计要防止遇到什么麻烦,现在看起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雅昌艺术网:您这个阶段全集出完之后下一个阶段还有什么样主要工作打算呢?


  周韶华:我现在是全力以赴把全集做好,全集出完以后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人希望我把书法搞进来,我自己觉得我的书法还应该做一番功夫,没有放到全集里去,今后我自己书法的问题要很好地解决一下。


  再一个就是理论上现在还是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大的问题,比如说是我们现在的发展,有点儿偏离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的中国画几乎是搞成了像素描一样的,工笔重彩把写意发展起来了,素描作为现实主义把中国的写意发展起来了,我们传统美学,比如说魏晋南北朝,包括汉唐非常有意的,跟他们完全不同的美学,我们现在的评选标准完全离开了这个东西,搞得千人一面,都是搞得密密麻麻的,都是写实的,搞得光光亮亮的,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像离得很远。另外像现在的文化底蕴各个方面都不够,这个我将来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做一些安抚的工作,很好地写一些东西,把我的书法搞好,手上有画还要继续画,所以事情还是非常忙的,时间一点不能松懈,好歹有一个好的身体,这样才能完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