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团聚有望 修复"二骏"已进入操作层面

 

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出的“六骏”石刻,其中流失的“二骏”为复制品

 

 

 

陈列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的“六骏”石刻之飒露紫和拳毛騧

 

    中国专家赴美修复“昭陵二骏”昨日开始进行修复试验———

    西安

    5月7日,来自陕西省的3位文物修复专家启程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参与修复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国宝级文物”、原置于唐太宗昭陵的“昭陵六骏”中的两匹离群骏马“飒露紫”和“拳毛騧”,这也是我国首次派文物专家赴国外参与修复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

    昨天清晨,记者两次通过越洋电话与远在美国费城的文物修复专家周萍及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国际事务理事王友群取得联系。据他们介绍,修复“二骏”的工作从昨天开始已经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中方专家已将从国内原产地带来的石粉进行试验,并将根据实验结果和美方共同商定修复方案,预计完成整个修复工作需要四周。


    进展 

    修复工作进入操作层面

    昨天清晨,陕西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国际事务理事王友群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中方3名文物修复专家参与修复“昭陵二骏”的工作目前正按计划顺利进行之中,中方文物修复小组于大前天到达位于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并在还没完全倒完时差的情况下就投入工作。当天上午,宾大博物馆的有关负责人及文博专家和中方专家见面,中美双方专家还实地查看了“飒露紫”和“拳毛騧”的现状。

    文物修复专家周萍告诉记者,中美双方专家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了沟通,美方向中方专家介绍了他们的修复方案和以前已经进行的修复工作,而中方专家则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是针对如何处理石刻中的大小裂缝和缺补比较大的地方。

    周萍表示,从昨天开始,中方文物修复小组就已开始进入了实际的操作层面,他们从“昭陵六骏”的原产地陕西富平带来了石粉,并用石粉和一些化学品、粘结剂,再配合其他一些材料做配料试验,并以此验证配料能不能使用到文物上,试验结果将于今天得出。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征求国内其他专家的意见,以确认操作方案的可行性。

    修复 

    带去石块可能配上缺失部分


    王友群告诉记者,中方文物修复小组从国内带来了一些石块,其中有两块是2003年昭陵考古队在昭陵附近发现的石块模型。让人兴奋的是,中方专家发现其中有一块基本上能与“飒露紫”马鞍上缺失的那一块对上,另外一块否能对上马尾缺失的那一部分,专家们还在观察。这一切都还没有定论,都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予以确认。

    王友群表示,美方专家对中方专家的意见很重视,认为中方文物修复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技术上也有独特的风格与流派。他们还为中方人员在修复室旁边专门提供了一个设施齐全的办公室,并为中方人员配备了实验室钥匙和工牌。

    期待 

    “昭陵六骏”团聚有望


    一直以来,陕西省有不少人士希望能够促成“昭陵六骏”的团聚。西安市有关方面希望能在今年10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的时候,“六骏”能够再聚首。2008年底,西安市长陈宝根曾专门致信宾大博物馆馆长及宾大校长,对双方研究探讨唐“昭陵六骏”团聚的方案表示关注和支持。

    2009年初,宾大决定对馆藏“二骏”进行必要的修复和保护,最初决定在文物修复专家的督导下,由处理重型艺术品的专业人士仔细分解拆除,然后清理蒙在“二骏”身上的积尘,进行重新组合,同时为“二骏”量身定做钢支撑结构,增强其稳定性。后来,宾大还决定邀请陕西省唐大明宫文物遗址保护基金会委派两三名中国文物专家赴美协助修复,以便“二骏”将来可以安全赴外展出。

    去年4月,大明宫文物遗址保护基金会开始招募赴美进行文物修复的志愿者,由国内知名文物专家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预审、初审,最终确定了人选,分别为供职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周萍、刘林西和供职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杨文宗。

    5月6日,陕西省有关方面还为临行前的3位专家举行仪式,用一种特殊仿古出城仪式象征他们正式踏上出城之路,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周冰为三人发放了“通关文牒”。

    仪式上,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表示,促成“六骏”的回归团聚是国人的百年夙愿,这次赴美修复“二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希望通过此次专家的努力能够最终让“六骏”得以团聚。而周冰则表示,大明宫遗址保护基金会希望借此能推动官方的文化交流,并尽力促进“昭陵六骏”的团圆。 

    供图/《西安晚报》

    对话

    记者:目前修复工作的进展如何?

    周萍:我们到达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后,跟宾大博物馆业务总监詹姆斯·马修博士和博物馆修复部主任格兰特女士等人见了面,商讨了一下双方准备工作的进展,也去展厅实地看了“二骏”,了解了他们目前已经做的修复工作。从昨天开始,我们已开始投入具体的工作中,对我们带来的石粉进行试验,但目前还没有在具体的文物上面动手,这还要等试验的结果出来。

    记者:接下来修复工作的安排大概会是怎样?

    周萍:在做完试验以后,中美双方专家会根据试验的具体结果,来制定补全文物的方案,然后大家来共同实施文物修复工作。预计今天就会出试验结果,我们在美国的整个日程大概为四周,完成修复的工作最起码是25天。可能美方后期还会有一些陈列的工作,我们中方就暂时不参与了,我们只参与文物补全的工作。

    记者:这次修复“二骏”的主要难度在于哪些地方?

    周萍:在来美国之前,我们都预计中美双方在修复理念上会有明显差异,但是来了之后发现,其实大家基础的修复工作还都比较相似,他们之前已经做的修复工作,包括前期准备,包括实验,跟我们国内做的修复工作还是比较像的。另外,文物本身比较珍贵,这个对于我们的操作过程来说,要做到十分慎重。

    记者:你们在国内已经做了长时间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哪些?

    周萍:主要还是修复材料的准备,就是我们预计用到的修复材料都已经做了准备。我们还去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对另外的“四骏”进行取样、分析和检测。在来美国之前,我们还给美方发过我们的修复计划以及修复方法等,然后双方之间有沟通和完善。

    记者:这次你们见到的“二骏”的现状,跟之前预想的是不是有差异?

    王友群:是有明显变化,美国这边经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收拾,在清洗之后把过去的一些有机物给去除了,现在跟我们一年前看到的“二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更多的石质出来了,有点接近于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另外“四骏”了。 

    新闻背景

    “昭陵二骏”流失海外始末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六匹战马,是他辅助其父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昭陵六骏”在我国古代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定为“国宝级文物”。

    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的“白蹄乌”、“特勤骠”、“青骓”、“什伐赤”四骏,先是被搬运到陕西省图书馆,后于1950年移藏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

    2001年,宾大博物馆研究员周秀琴撰文叙述了该馆收藏“昭陵二骏”的经过:1918年,时任宾大博物馆馆长的高登在纽约看到“二骏”石刻后非常兴奋,致信物主卢芹斋(华裔)表示愿意购买,并请求博物馆董事会筹款15万美元。在经过种种波折后,直到1920年底,慈善家约翰逊给宾大博物馆捐款15万美元,最终宾大与卢芹斋以12.5万美元成交。另据卢芹斋回忆录称,“二骏”是1912年被另一个外国人唆使文物贩子从昭陵盗运出的,在搬运这些沉重的石块时被发现而没收充公,由陕西省官员接收,1915年后由当时的总统袁世凯私人收藏,几个月后通过另一个人卖给了卢等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