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逝世400周年 中外学者沪上论“文明对话”

  2010年5月11日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利玛窦逝世400周年,借上海世博会举行之机,一个以“文明对话与全球挑战”为题的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开幕。与会中外学者就人类社群融合、民族和解、机构合作,以及宗教之间的共存与和谐等话题展开探讨。


  论坛主办方、复旦大学“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李天纲介绍说,400多年前,利玛窦来到中国,与上海籍士大夫徐光启合作,将西方先进的科学、几何、历法、天文、地理、水利等知识译介进入中国社会。他主持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首次带来了“万国”概念。


  利、徐二人的文化互动,不仅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也将东方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带至西方。17世纪的欧洲改革就吸收了“启蒙”、“理性”等颇具东方特色的人文主义元素。这段卓有成效的文化互动,共同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局面,具有多元文明对话的全球意义。


  与会学者指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旨下,人类无分种族、地域、阶级、信仰,各筑精美场馆,欢聚浦江两岸。此时,搁置争议,用文明对话的方式,面对全球挑战,同舟共济,其意义愈显重大。


  有学者提到,文明对话与世博会的渊源,可上溯至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期间举办“世界宗教议会”,它使宗教研究摆脱单一宗教的神学传统,肯定了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儒教、佛教、道教等各大宗教之间的平等地位,给文明对话和会通提供了基础。


  在李天纲看来,当今世界对文化交流的理解应该超脱“文明冲突”这样居高临下的方式,而是“美美与共,各善其美”,本次论坛意在通过促进大学、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学者之间的对话,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不同种族、民族、宗教和信仰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各种全球问题。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