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常山郡 2000年前"石家庄"露出冰山一角(图)

■ 西汉常山郡疆域示意图。

■ 已经修复好的东汉“火锅”——支钉炉。

■“北程遗址”发现的蓄水池。本报记者 张海强 摄

  揭秘常山郡 寻找两千年前的“石家庄”特别报道

  《南水北调考古掘出神秘古井群》追踪

  继“小留墓地”发现西汉神秘古井群后,考古人员在元氏县常山郡故城遗址附近又有重大发现,挖掘出汉代手工业作坊区、古砖瓦窑区、建筑遗址区、等级森严的墓葬区等与现代城市功能划分近似的各种区域。专家认为,这只是石家庄的前身——两千多年前的常山郡故城遗址露出的冰山之一角。

  影响

  50多家网站转载本报报道

  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担的“南水北调”元氏县常山郡故城遗址附近“小留墓地”发掘工作于日前结束。考古队发现在1万平方米的沙地里竟然有40眼古代水井。水井分布如此密集且均属西汉时期,在全国非常少见。这么多水井当时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成为此次考古发现的最大悬疑(详见本报4月28日A08版报道)。

  本报报道刊发后,立刻被全国50多家新闻网站转载,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进展

  “北程遗址”发现东汉古井蓄水池

  5月4日15时许,在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南水北调”元氏北程遗址考古队队长陈伟带领下,记者乘车再次探秘常山郡故城附近“北程遗址”的考古工作。

  途中,陈伟介绍,史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置36郡,其中包括恒山郡。汉文帝元年,因避讳文帝刘恒名讳,改名常山郡。从汉高帝三年(前204年),常山郡首府便在今元氏县故城遗址附近。直至曹魏时期,才迁到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从宏观历史看,在两千多年前,常山郡属一带政治经济中心,相当于石家庄的前身。”

  元氏县北程村西“南水北调”路线界桩内,有一个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区,里面探方密布。记者刚踏进探方,便被里面的文化遗存深深吸引,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年前的神秘境地。

  陈伟指着发掘区西侧的三个位置几乎呈“品”字形的圆形土坑介绍,这是三口水井,直径在3-3.4米之间,深5-6米,分布非常密集,间距才90厘米,都属于东汉早期,是同一时期被人们一起使用的。

  在三口水井的南侧,还有一个直径3.6米多长、深1.5米左右的圆形土坑。“通过坑内沉淀的水淤层来看,这个圆形土坑是个大蓄水池,最多可容纳7立方米的水。”陈伟说。

  考古队在这些水井和蓄水池之间,还发掘出上下两层相互叠压在一起的排水管道,底下那层排水管历史相对比较悠久,属于东汉早期。这些排水管道由石块和砖块砌成,北高南低,由此陈伟推测水流方向是由北朝南,从水井流入蓄水池中。在发掘区东侧,也发现了3口水井。

  记者看到,陈伟所说的这6口水井都没有陶井圈,直径却比“小留墓地”神秘古井群的水井大。那么为什么“小留墓地”打井技术先进、有陶井圈的水井是西汉时期,而这些没陶井圈的水井却属于东汉早期呢?

  三套东汉“火锅”惊现发掘现场

  在考古队驻地,两位考古队员从仓库小心翼翼搬出陶制大瓮和大盆。陈伟介绍,这些都是在灰坑中发现的残片,经考古队复原而成,陶瓮腹径达68厘米,陶盆口径有57.5厘米,可以说体积和容量都比较大。记者触摸大瓮,感觉在触摸石家庄数千年的历史沧桑。

  陈伟还拿出一个陶盆,陶盆的边沿内侧有三个凸出部位,他将另一个陶盆放在上面,三个凸出部位恰好将另一个陶盆支起来,两个陶盆叠放在一起,如同今天饭店常用的酒精炉火锅。“看!上面这个陶盆底部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陈伟说:“这种东西比较少见,这次我们一共发掘出3套,我称它为´支钉炉´,在下面这层盆中放入木炭,可以给上面的陶盆加热,煮东西吃,是东汉时期的炊具。”

  现场还发现墓葬2座,墓葬中有很多古代钱币。其中年代距今最近钱币是王莽时期铸造,据此可以认定,这些墓葬是东汉早期。

  “小留墓地”出土了很多金代葵口白瓷碗等器物;而“北程遗址”却发现了很多体量较大的陶瓮、陶盆等残片。“北程遗址”距“小留墓地”很近,也就1000米左右,从出土的器物上来看,为什么差别会如此之大?

  释疑

  “北程遗址”应为手工业作坊区

  “‘小留墓地’由陶井圈构筑的神秘古井群非常坚固、技术先进,应该是给当年常山郡军民供应饮用水用的。而‘北程遗址’发现的这6口水井直径都比‘小留墓地’的要大很多,且没有陶井圈,只是一个个圆形土坑。我认为,这些土坑井中的水含泥沙量较大,比较混浊,说明此地的井水并非饮用水。”陈伟说,“通过水井南侧发现的排水管道和蓄水池,灰坑中发现体量较大的容器陶瓮、陶盆残片,工具残片,以及储物用的窖穴等分析,‘北程遗址’应是一处手工业作坊区的边缘,就像现代工厂的一个车间,且这个手工业作坊应该与大量用水有关,如制陶作坊。”

  陈伟介绍,此地的墓葬属于迁葬,也就是说,当时古人将去世的人埋葬在这里,发现这里渐渐形成一个手工业区,不适合作为墓地,便把骸骨从此地迁走了,只留下铜钱等物。这也是此地是一处手工业作坊区的又一有力佐证。

  那么这个手工业作坊区究竟生产什么产品?有多大规模?

  “这些谜团有待今后的考古工作来揭开。”陈伟表示。

  对话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

  5处遗存只是神秘常山郡冰山一角

  5月6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

  记者:据了解,在元氏县故城遗址附近“南水北调”沿线共分布故城遗址、小留墓地、赵村遗址、北程遗址、南程墓地等5处考古现场。目前,已经知道小留墓地、北程遗址的情况,请您能否透露一下其他3处考古现场的情况?

  韩立森:其他3处考古现场仍在发掘进程中,目前也陆续看到了一些重大成果。其中,南程墓地是一处从官到民等级森严的汉代古墓群;赵村遗址上发掘出战国末期至汉代生产建筑材料用的古砖瓦窑;故城遗址发掘出汉代建筑房基遗址。这5处考古现场的文化层均主要属于汉代。像今天的城市功能区划分了商业区、工业园区一样,这5处都是常山郡故城遗址周边的功能区。常山郡作为两汉时期一郡的首府,人口非常多,与之相配套的功能区也都非常齐全。目前初步认为,小留墓地神秘古井群为城内军民供应饮用水的水源区、北程遗址是生产生活用陶器或其他器具的手工业作坊区、南程墓地是当时人们埋葬先人的等级森严的墓葬区;赵村遗址上发现古砖瓦窑是给常山郡供应建筑材料的工业区;故城遗址是当时的住宅区。

  记者:常山郡故城与今天的石家庄有什么联系?

  韩立森:从宏观历史来看,石家庄的崛起,是真定府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和延续。真定府的形成,是常山郡的变迁和再现。可以说,常山郡与今日石家庄有重要关系。我想本次南水北调常山郡附近考古发掘工作,彰显了汉代石家庄城市文明。

  记者:本次考古发掘出如此多的文化遗存,能否让“南水北调”绕道,保存这些古迹?

  韩立森:南水北调已经为常山郡故城遗址绕了一个大弯。原本南水北调要从常山郡故城遗址中心直接穿过去,2003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到此考察时,发现常山郡故城遗址保存相对较好,便建议其申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让南水北调为其绕行了一个大弯。

  记者:通过目前的考古工作,能了解多少古常山郡的情况?

  韩立森:这5个考古工作区面积都不大,只在南水北调路线区域内进行,又属于常山郡故城遗址的外围,发掘出的文化遗存对整个常山郡故城遗址来说只能算是冰山之一角。很多谜团有待今后的考古工作来慢慢揭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