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导游第四站:人面渔纹彩陶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6000年,是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渭河、汾河流域。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

人面鱼纹彩陶盆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此盆敞口卷唇,由细泥红陶制成,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虽然被称为“盆”,但人面鱼纹彩陶盆实际上是一件儿童瓮棺的棺盖。将夭折的儿童葬于陶瓮内,以盆为盖,埋入土中,是仰韶文化常见的丧葬习俗,类似的盆在考古发现中能经常见到。

但是,这一器物之所以被视为珍品,重要是因为那神秘的人面鱼纹。在器物内壁,黑彩绘出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各一组,构画手法大胆夸张。人面成圆形,头顶上三角形发髻高耸,额头涂黑,一侧留出弯镰形,双眼眯成“一”字,“┸”形鼻,嘴衔两鱼,人面两侧耳部亦有两条小鱼簇拥着。在人面之间还有两条大鱼同向追逐,鱼身及鱼头均成三角形,鱼眼呈圆形,大鱼的鱼身以斜方格为鳞。人面在鱼群之中显出悠然自得的神情。鱼纹刻画得十分生动:鱼头虽是寥寥数笔,却把鱼的形神勾画得具体而细微。鱼身上没有鱼鳞,以对称的菱形图案装饰,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整体图案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

人面鱼纹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呢?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近30种观点说法,主要有图腾说、神话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面具说、摸鱼图像、权力象征说、太阳崇拜说、原始历法说等等。图腾说认为这一图案具有图腾含义,反映了原始人的图腾信仰和观念。至于这一图腾代表的具体含义,有人认为这是半坡人通过绘制鱼纹来祈求渔猎丰收、生殖繁衍族丁兴旺,也有人认为这是半坡人将鱼视为他们的祖先的表现,还有人根据古籍记有人鱼互变的神话,而认为变形的鱼纹代表人格化的氏族保护神——鱼神。此外,由于该人面鱼纹出现在夭折儿童瓮棺的棺盖上,也有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认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