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墅平林图》真是利玛窦画的?

  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利玛窦文物展”,展出了利玛窦绘制的四条屏《野墅平林图》,在文博界、绘画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陶喻之说:“《野墅平林图》屏幅作者被认为是利玛窦,尚缺乏明确证据,有必要对其绘画才艺重新审视。既不能低估,也不必出于某种良好愿景,误以为他是无所不能的文艺复兴时代全才,将他本人都未曾自封或始料不及的桂冠强加于他。其实,不管结果如何,也丝毫不会动摇他作为会通中西文化传播使者的历史地位。”


  疑问一:利玛窦有无绘画天赋


  大多数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者,都认为利氏当年仅捎带西洋宗教题材绘画晋奉万历皇帝或贶赠朝野官宦,本身并不通晓绘画,更不具备创作大尺幅设色风景画和使用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的能力。林金水先生《利玛窦与中国》第七章《利玛窦对中国语言、美术、音乐的影响》开宗明义指出:利玛窦本人并不熟谙绘画艺术,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主要是指他传入的欧洲宗教人物画,以及对西方绘画原理的介绍。利玛窦喜与中国书画家、鉴藏家、制墨名家交往。如果《野墅平林图》确为利玛窦亲笔,过从的主流社会士大夫阶层势必会大加赞赏而不惜笔墨题跋题咏。然而现在,这一方面却无任何痕迹。


  疑问二:画面所指令人迷惑


  屏幅图名显然是今人根据画面意境拟定,可画面是描绘京郊景致的凭据始终令人不得要领。就此,晚清题跋也未下此定论,只是当代意大利记者菲奥雷根据画面分析认为:杂草丛生的湖边矗立一棵大树,掩映着远近建筑,接着是小湖风光,北京郊区这类潭、塘、湖泊比比皆是……因此断言此景必是京郊景色。他又说:利玛窦画的风景是中国的,还带有怀念他故乡的色彩,在《野墅平林图》中可以找到他家乡的某个角落、色彩和线条。但明眼人一望便知,图间并无北京标志性景观,如此链接未免失之牵强。


  疑问三:“利玛恭”款值得推敲


  陶喻之指出,因图被揭复裱,今已无从观摩“利玛恭”款是否利氏本人。利玛窦中文签款真迹渺不可知,人们熟悉的仅有其中文著译集辑录的落款如:大西域山人利玛窦集、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奏、耶稣会利玛窦谨题、欧逻巴利玛窦撰并羽笔、泰西利玛窦谨书等等。自称也非“利玛”而是“窦”,故即便图署“利玛”汉字本款,是否确属利玛窦亲笔还有待甄辨,因仅作“利玛”两字现象无先例可循。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