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艺术专题文献展《回望·反思·重读经典》第8回展

《人物情景绘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

策展人:袁加 靳军

展览地址:久画廊(798艺术区)

朝阳区酒仙桥北路2号门798艺术区797路706北3街B09-2

展出时间:2010年4月25日至5月23日

参展艺术家:徐震、冯法祀、林岗、张文新、钟涵、詹建俊、袁运甫 靳尚谊、袁运生、杜大恺 孙景波、刘巨德、杨飞云、包林

这是久画廊进入798艺术区后的首展,它为我们带来横跨70余年的中国人物画艺术发展面貌。

本次参展者涵盖了中国艺术进程中多位重量级的艺术家,他们以自己真情的绘画,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折射出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探索之路。其中,有西画艺术在中国兴起后第一代本土艺术家,如:徐震、冯法祀;有新中国建立后我们自己培养的艺术人才,如:钟涵、袁运甫;有留苏或由苏联专家教授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如:林岗、张文新、詹建俊、靳尚谊;有在深具中国特点的艺术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画家袁运生,有在改革开放中引领时代潮流的艺术家杨飞云、杜大恺、孙景波、刘巨德、包林。

由久画廊主办的系列艺术专题文献展《回望·反思·重读经典》在艺术专业圈内颇具影响,这是他们推出的第八回展览,系统地向社会推荐真实、客观的美术发展的历史。

展览将至5月23日结束。

前言

在众多画廊中,久画廊引起我特别的注意。因为,在这里看到的艺术品与我们的经历有关,又是在其它地方所没有的。从酒厂起的几个展览看下来,能看出,画廊主持人在用整理文献及图像学的方法认真地梳理一个历史阶段曾经发生过的艺术,以及它们与今天艺术的关系。

今天的艺术圈有这么多眼花缭乱的事可做,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只能说,这是一种态度。珍惜任何有益文化营养的态度,是一种当代的态度。历史上,有人享用盛世的光彩,有人在寻找光彩的来源。

今日中国的强劲发展,与我们曾经付出过的,以整个民族为代价的探索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透过这层痛苦的代价,从这些文化和艺术的方法中,寻找到对今天和未来的文化建设有用的部分,这是今天的中国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国际艺术在西方艺术史写作的总体框架下走到今天,我们一直在与西方做比照,我们也需要在中国上下文的关系中,与我们过去的实践做比照,以帮助我们看清楚,今天的中国和艺术是怎么回事,以及它的来路。久画廊率先在做这件事情。

此展主持人的意图是:“展现出当时真实的创作状态和社会、人物的面貌”。“诚实的绘画”是我每次看到这些作品时最强烈的感受,这尤其表现在这些80年代之前的习作之中。这是艺术史上少有的一种纯粹和无杂念的艺术,它来自于艺术家对所持艺术观的坚定;对所描绘对象的谦虚与尊重之心。被生活感动,使画笔变得“诚实”。全力抓住时代的空气和人性的部分,被表露于画面的却是艺术和艺术家的态度与尊严。

80年代之后,我们进行过各种各样的风格及观念的试验,而试验的结果是使我们明白了艺术的深度不是流派、风格之间比较的结果,而是艺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度。

在今天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艺术空间中,我们有自己明确的艺术观的支持么?我们有那时期的艺术家,在有限的艺术空间中,把艺术推进到极致的能力和水平么?我们真的懂得如何使用今天宽阔的艺术空间么?

久画廊为今天的艺术界提交了一个新的维度,去意识到艺术本体中最朴素的那一部分。

徐冰 2010年4月

附:

作品欣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汶川记忆——老师与她的学生们2008 纸本水彩 55.8×43.8cm 2008年 包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边防骑兵 纸本油画 55×79cm 1976年 詹建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老干部 纸本油画 37×52cm 1978年 靳尚谊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