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人面方鼎死而复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铜人面方鼎

1995年秋天,国家文物局外事处的王立梅处长从北京打电话给我,说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打算举办一个世界各国国宝级的古代珍贵文物展。他们挑选了两件中国的国宝级珍贵文物,其中一件,就是我们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青铜人面方鼎。文物局要我们做好出国展览的准备。我当时是主管湖南省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副馆长,刚一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但是,马上就非常遗憾了,因为我馆的青铜人面方鼎,已于夏天就去德国展出了,随后还要到英国、丹麦、瑞士等国展出,按签订的协议,要到1997年才能结束在欧洲的展览。我们不能违约撤回。

青铜人面方鼎是一件怎样的文物呢?它竟然受到世界各国的如此器重。

青铜人面方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身体为矩形,口稍大于底部。立耳、深腹、四足为柱状直足。颜色青绿,晶莹如玉。经过化学分析,它的合金成分为:铜占76.06%,锡占12.66%,铅占11.94%,这是最理想的青铜合金比例。

最引人注目的是,方鼎的四面各浮雕了一个大而醒目的人面做主题纹饰。人脸宽而方,双耳肥大,颧骨凸起,双唇紧闭突出,表情严肃,与现在的中国人的脸没有什么区别。鼎腹的内壁有铭文“禾大”二字,“禾”字象形,是谷子成熟时,谷穗沉甸甸下垂的形象,故此鼎可能是为庆祝丰年或者祈求丰年而铸造的礼器;也有可能是铸器者的名字,即物主标记。

现存的商周青铜方鼎,有四面鹿头纹的,有四面兽纹的,但就是没有四面饰人面纹的。不仅未见实物,就是历代的金石著录也未见记载。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件人面纹方鼎。

这件三千多年前铸造的世界级重宝,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怎样来到湖南省博物馆的呢?

湖南的宁乡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经常有商代的青铜器出土。1959年,湖南宁乡县黄材乡的一位农民上山开荒种地,一锄就挖到了在这里沉睡多年的青铜人面鼎。把人面鼎挖出来以后,他不知道这件从没见过的东西是什么,更没意识到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为了携带方便,他挥起锄头就砸,把人面方鼎砸成了十几块碎片。他把青铜碎片装在箩筐里,带回了家,然后,把它当作废铜卖给了当地的废铜收购店。

不久,宁乡发现了人面鼎的消息传到了湖南省博物馆,馆里急忙派人前往,得知此鼎的碎片已经随同其他废铜一起打包,运到了长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紧追不舍,查得此鼎碎片很可能在长沙市湖南省物资局毛家桥废铜收购中心的仓库里。经过交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入了毛家桥仓库,里面是堆积如山的废铜,有的还是刚从各地运来的未打开的包裹。他们不怕困难,不辞劳苦,终于在如山的废铜堆中,找到了10块人面鼎碎片。经过拼合,人们发现方鼎尚缺底部和一足,他们只好回过头去再找废铜,顺着废铜的收购转运路线,终于在离长沙不远的株洲废铜仓库中寻找到了。

经过专家的精心修复后,人面鼎碎片变成了珍贵的国宝,再现了昔日的辉煌!人们今天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当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如果去迟了一步,它就被当作废铜投入了熔炉,化作了铜液,一件三千多年前的世界级重宝,就将因此而与世永诀!

人面鼎死而复生的故事,将伴随人面鼎永远流传!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