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室墨宝现身杭州历史博物馆

4月7日上午,几只硕大沉重的金属箱子悄然运入杭州历史博物馆。在众保安的严密把守下,交接双方的工作人员在一间密室里打开了箱子,一卷卷泛黄的书画卷轴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
墨梅、金鱼、花卉,一看便知出于妇人之笔,但谁能想到这竟是慈禧太后的亲笔所画!除慈禧外,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皇帝的书画原作也一并来到了杭州!4月10日起,市民可在杭州历史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里举办的《清代皇室书画展》上,免费观赏到这批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92件(107幅)清代皇室人员书画作品,领略清皇室的高贵与神秘。展览将持续到5月30日结束。
康、乾书画彰显大国自信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对联、手卷、立轴、扇面、书札等清代皇帝、亲王、宫妃作品,处处体现皇室生活的高贵与精致。
据专家介绍,清代皇室书法可分康熙拟董(其昌)、乾隆学赵(孟)、嘉道以后临欧(阳询)三个时期。
康熙、乾隆的书法功底深厚,极具神韵,自然流露出盛世大国的自信和大气;乾隆的“馆阁体”曾让当时的文人竞相模仿,流行全国;而宣统、道光的作品气韵涩塞,线条板滞,虽有金黄花笺修饰,也难掩内心的凋敝和无奈。
慈禧威猛御笔疑为代笔
本次展出中以慈禧太后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以专横跋扈著称的皇太后,其书画作品一律杵盖“慈禧太后之宝”朱文方印,诸多作品颇显威势,大异于一般妇人之作。
不过,霸道的慈禧也有温柔一面,她的绘画作品也不乏笔道文弱纤细的鱼虫花卉。其中一幅气势威猛的“颐寿”纸本立轴长173厘米、宽83厘米,落款为慈禧晚年作品。专家怀疑,慈禧晚年体弱多病,无力提动如椽大笔写出这斗大字来,估计是陪习者代笔。
恭亲王卖弄怪字无人识
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慈禧垂帘听政主使者恭亲王奕不光工于权术,还擅书画、诗文。他的一幅楷书七言纸本上仅14个大字,乍看似曾相识,细瞧一片茫然,几乎无人能识。据专家考证,字体结构竟与古代西夏文字颇为接近,经查询《康熙字典》比对,判断所书皆为异体偏解汉字,最终确认为“芳野人耕春雨后,小楼花绽晚晴初”,恭亲王故意此番书写,似有卖弄文字功底之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