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多位学者赞成"张献忠屠川" 认为学术可以争议

 

  郑光路在天涯论坛和新书《“张献忠围剿四川”真相》中,对诸多抱“张献忠未屠四川”学术观点的研究专家,直接点名批驳,引起广泛争议。日前,就这一学术观点,本地不少文人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前日,郑光路再次就此事件发表申明。

  此前,胡昭曦弟子粟品孝说他老师因“年岁已大,心脏也不是很好”,而不能回应郑光路。郑对此发表申明:“这些可以理解,也不会有人说胡先生理屈心虚。但粟品孝既是胡导师的弟子,对我的几点质疑却认为‘没有必要去理会’。你的‘沉默’,我非常抱歉,只能理解为理屈……我同胡昭曦先生和粟导师素无瓜葛,这里要非常诚恳地奉赠粟导师一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记者昨日采访了诸多本地学者,他们纷纷赞同郑光路的“张献忠屠四川”观点,但同时提到学术可以争议,但不要人身攻击。["张献忠屠四川"非造假 成都曾经挖出万人枯骨坑  中国经济网文化频道]

  学者观点集萃>>>

  史幼波(作家,国学专家):

  历史是一个评价过程,需要学者积极去探索,对于历史要勇于评论和探索,去挖掘真实的历史事实。但是观点要有有力的依据支持,谁观点论证更充足,谁才能站住脚。

  伍松乔(四川文化研究者):

  郑光路提出把张献忠从神坛上拉下来这一观点,很不错。历史需要作家、学者勇于去求证,梳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但希望双方都不要有言语上的攻击,要以学术研究的方式进行,不论学历,不论地位,都可以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白郎(地理文化作家)

  因为以前的历史环境,张献忠被塑造成了英雄形象。但是现在回头来看,张献忠对四川人民的屠杀,这一事实是不可改变的。

  王大炜(成都市民革文史委员会):

  我的几位朋友一起谈论了张献忠剿杀四川这件事,他们也都认为郑光路提出张献忠剿杀四川人民这一说法,是很正确的。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