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非遗项目展演开幕 价值15亿元回流文物亮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月7日,在展演现场,一位观众在观看甘肃省民间艺人制作的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月7日,在展演现场,一位参观者撑起四川泸州民间艺人制作的油纸伞。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昨天,国家文化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在西安拉开帷幕。系列活动主要包括西部12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大型海外文物回流展等内容。

悠长舒缓的蒙古族长调,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新疆刀郎木卡姆等世界级非遗项目逐一亮相。本次展演分为文艺表演类、手工技艺展示类和饮食文化类,西部12省区共百余项目参展。昨天,价值15亿元的1万余件海外回流文物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藏家。此次展出的藏品大多来自港、澳、台,汇集了高古明清玉器、佛像等珍贵文物。据专家介绍,一尊高2.15米的明代皇家寺院铜毗卢遮那佛坐像,为迄今市场上出现的体量最大的一尊汉传佛像,价值连城。据悉,这尊佛像从日本藏家手中被台湾一美术馆购得,后辗转香港,最终回到内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月7日,在展演现场,贵州民间艺人杨丽莎在表演蜡染技艺。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专家说法

冷静面对海外文物回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瑶表示,海外文物回流,追回中华民族的奇珍异宝固然是好事情,但是目前出现了因为中国的文物回流热,国外中国文物价格翻倍增长、回流文物造假、钻空子带文物出国“镀金”等问题。面对这样火爆的回流文物市场,专家表示“要冷静”。安家瑶称,国内藏家需要一种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不仅仅盯着中国的文物,也注重异国珍品的艺术价值,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得到提升。在国际市场中国文物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关注落价的异国文物进行投资,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