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私塾惊现左宗棠题匾 具文物文献双重价值(图)

 

    昨日,本报新闻搜客耿瀚在大同街道同新社区打石巷走访,在古厝王大埕的配套私塾“吟槐”,无意中有个重大发现:私塾的屋檐下,一方镏金木匾上刻有“谊安桑梓”字样,而题匾人竟是晚清重臣左宗棠。

    耿瀚是同安文史界颇有影响力的文史工作者,他说,此匾在文献中没有记载,具有文物与文献的双重价值,其为探讨咸丰、同治年间的社会背景提供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据了解,镏金木匾长约为2.2米,高约0.7米,底色镏金。木匾上首为“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太子少保、闽浙总督、一等伯左宗棠”,中为“谊安桑梓”大字行楷,下款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左宗棠所题写的木匾的出现会是偶然的吗?而木匾为何出现在私塾“吟槐”之内?记者和搜客耿瀚对此进行了走访和查证。私塾“吟槐”在古厝王大埕埕前的一排平房,民国时代的塾师为谢子雨,而在埕侧巷道边同时有另一私塾“望梅”,塾师为秀才王子乾,两位塾师皆饱学之儒。两座私塾是王大埕古厝的配套,是王氏家族为了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设立的。谈起古厝王大埕,老一辈的同安人耳熟能详。目前,在巷道边筑有一砖灰建筑的烧纸炉,这是古代私塾烧废纸用的。

    耿瀚说,王大埕所住族人先祖为开闽王王审知。他走访中找到在世的王家长者王开伏。王开伏认为,左宗棠所题写的木匾与王氏族人王启丰、王启珠、王启彭、王启珍4人有关。当时太平天国李侍贤余部攻陷了漳州,整个闽南地区震动。于是,左宗棠坐镇泉州,调兵遣将进行围剿。当时郡县倡办团练,王氏4人办团练有功,左宗棠从漳州到同安,亲自颁发了这一牌匾,而王启丰、王启珠以五品衔,升授奉政大夫,王启彭、王启珍赏六品顶戴。耿瀚说,不仅如此,王大埕文化氛围浓重,培养出了新加坡东南亚教育研究中心主席王秀南教授等杰出乡贤。他说,目前,经济发展,一些开发商无视历史,一些文化遗存屡遭损坏,这样的背景下,王大埕及木匾的保护应该引起重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