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 缘结世博

中国美院的设计团队为中国馆定下了“红妆”。
3月29日,工人们正在浙江馆内施工
听着优雅的昆曲《牡丹亭》、看着“杜丽娘”展示茶道、品着产自高山的生态龙谷丽人茶——这就是遂昌特有的昆曲茶艺。世博期间,由4位村姑组成我省唯一的茶艺表演队,将现场向世界展示浙江深厚的昆曲茶艺。图为分别饰演杜丽娘、春香的蓝嘉丽和李婷在老师指导下练习茶艺。
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919天时,杭州武林广场上竖起了一口计时钟,这是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之外竖起的第一个倒计时牌。一样的时间,一样的读秒,浙江和上海,因为世博,有了同样热烈的心跳。
时钟上的日期在一天天跳动,世博的脚步在一天天走近。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已经锲入了浙江的人文元素,等待大幕开启,吸引世界关注。
-融入
一只半掌大的青瓷碗散发着如水露凝脂般的光彩,流青滴翠,玲珑剔透。“上海世博会上,每一个参观浙江馆的观众都可以品一碗龙井茶,并把这个盛茶的青瓷小碗带走,”端详着手里的青瓷碗,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发出了意味深长的感叹,“青瓷朴实、优雅、实用、大方的文化内涵,与浙江精神的人文内涵何其相似!”
159年前的首届世博会上,产自浙江湖州的蚕丝让世界见识了丝绸文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要用青瓷文化串联起浙江的人文风景。
虽然还在最后的施工中,世博园里的浙江馆已经呈现出了浙江人文的独特样貌,青瓷碗就是浙江馆里的“王牌”。
推开浙江馆中厅大门,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大碗便呈现眼前。观众的双脚一踏上观景台,台面便徐徐上升至碗顶。
俯瞰碗内风景,10分钟的视觉震撼由此拉开。配合着“西湖揽胜”的诗画风景,三潭印月如出水芙蓉般从碗底显现;“钱江潮涌”的影像还未放完,一个实打实的浪头真掀到了碗壁上;“跨海天路”的叙述正在进行,一座微缩跨海大桥已架在中央……最后一幕“幸福城乡”中,一汪茶水,茶香飘溢,荷花绽放,整个青瓷碗幻化成了一幅诗意江南图。
在暗藏乾坤的青瓷大碗中,“河姆曙光”、“良渚筑城”、“天下粮仓”、“衣被天下”、“诗画之路”、“城乡同创”、“茶香悠远”等十幕实景,配合着多媒体影像,把浙江文化浓缩成一串视觉奇观。
看完后,随着升降台的上升,观众就抵达了位于二楼的浙江馆后厅。这里又有14只青瓷碗准备掀开下一幕精彩。
“浙商”、“海洋浙江”、“网络浙江”3只青瓷大碗,展现的是海选自浙江20万户人家中的6户家庭的装置和影像。每一户人家都有典型意义,龙泉张家是有着数代传奇的陶瓷世家,临海戴家是老街里的百年古朴人家,武义俞家是古村落中的书香门第,舟山周家是世代撒网的渔业家族,义乌周家走出的小货郎现已执掌38亿产业,杭州“四世同堂”的汪家见证了历史变迁。
青瓷大碗的一边是“镶”在墙上的11只青瓷小碗,集中展示了浙江11个地市的风貌……
如果说青瓷文化是载体,那么水文化就是浙江参与世博的灵魂。一直参与上海世博工程的许江把这形象地梳理为“五水文化”——
海水文化,对应的是浙江人开放大气、创新开拓的文化精神和敢于冒险的实践策略,重在“广”;井水文化,映照出浙江人以柔克刚的智者文化和刚柔相济的坚韧品格,这是“深”;河水文化,承载的是代代相传、求真务实的人文底蕴,重在“源”;湖水文化,同道相聚,物尽其用,意在“聚”;江水文化,在人口流动中造成多元文化的交融互补,贵在“流”。
浙江馆到处可见水,前厅便是一片水乡景象,由蜿蜒的小溪引入,源源不断的流水过门洞、穿门楼、越门廊,水波荡漾中,王羲之书写的“鹅”字在影像中腾空,变成天鹅翱翔天际,人们便借用天鹅的眼睛俯瞰浙江,感受水中江南。
如水般丝丝渗透,浙江的人文元素就这样融入了世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