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掉的盗墓行为 中国历史上12大名人盗墓案(二)

顺便说一下,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盗掘的险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秘葬。《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不只如此,为防盗掘还做了好多疑冢。成书于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同一时期罗大经著作《鹤林玉露》称,“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冢也。”史又称,曹操实际葬在高陵,又称西陵,但高陵在哪,至今仍是让考古界困惑的一个谜团。看来,曹操防盗墓与盗墓都很专业。

董卓-最恶的盗墓者

中国历史上的厚葬之风到西汉时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历史上,陵墓在100至200年内被盗的占80%以上,据此,汉代以后必定形成一个盗墓高潮。史实证明,这推测是存在的。在中国历史上三大盗墓高潮中的第一波,即出现在西汉末年至南北朝这一段时间。这一历史时期,小朝小廷如玩游戏般交替频繁,因此世道很乱,饥民遍野,民间盗墓之风盛行,你盗我亦盗,大家一起盗。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盗曹操外,还有董卓、黄巢等人。不同的是,董卓没有曹操那样专业,但董卓手下能人多,规模亦很大,东西两汉的帝王陵墓多被他盗掘了,与其为人一样,“恶”名在外。

董卓原为汉时河东太守,曾带兵征讨黄巾军,官至西凉刺史(相当于省部级行政首长)。公元189年,即汉少帝昭宁元年,董卓在大将军何进授意之下进京铲除宦官,可何进却被杀了,让董卓得了一个大便宜,借机收编何进部队。又采李儒之计赠赤兔马,收伏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由此而来。从此,董卓称霸朝野。不可一世。董卓生性残暴,滥杀生灵,最受史学家指责的是废汉帝一事,当时少帝刘辩登上龙座仅五个月,就让董卓废为弘农,改立刘协为献帝,朝臣碍于淫威也敢怒不敢言。与历史上最毒的盗墓者伍子胥死于女人之手一样,董卓最后也中了“美人计”,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所害。司徒王允将貂蝉许给吕布,再献董卓,离间这对“父子”,致二人反目,最后王允与吕布合谋杀死了董卓。

西汉最有作为,也是中国众多帝王中颇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被掘开,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自茂陵地宫封上的那一刻起,不少人就盯上了,有记载的第一盗是东汉初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干的。盗掘茂陵前,赤眉军先把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掘开,已盗走了大量财宝。值得一提的是,在掘开长陵陵区内刘邦皇后吕雉的墓穴(汉制帝、后同陵不同穴)时发现,吕后的尸体历经那么多年仍如刚死不久,有兵士动了邪念,竟然奸了尸。掘开茂陵后,陵内财宝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茂陵的陪葬品太多了(见《盗墓贼眼里最值得冒险的三座帝王陵》一书)。到东汉末年,同为军饷发愁的董卓也盯上了茂陵,盗墓执行人就是他手下第一大将吕布。茂陵营建了54年,地宫巨大,为西汉皇陵中最大的一座。虽然之前已让赤眉军光顾,但吕布进去后。发现陪葬品仍是堆放满地,吕布满载而归,把刘彻的棺椁翻得乱七八糟。

董卓在盗掘西汉诸陵之前,已命令吕布盗掘了东汉帝王陵,在挟天子西入关中后。进入茂陵后吕布为何要乱翻刘彻的棺椁?据说是受命寻找可能陪葬的治哑巴秘方。董卓有个孙女叫董白,聪明伶俐,10岁就被封为渭阳君,但却是残疾人,天生哑巴。董卓极疼爱她,想尽了办法,遍请名医都治不了。于是想到了刘彻陵中陪葬品可能有失传秘方一说,要吕布注意寻找。可没有翻到秘方,却找到了一卷黄绢,上书“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子。不得生。”原来这是一句咒语,“千里草”、“十日子”不就是一个“董卓”吗?“不得生”,是骂董卓不得好死呢!没有找到秘方,反而遭到戏弄咒骂,董卓恶向胆边生,一怒之下欲把刘彻的尸骨拖出棺外“晒尸”,后经中国古代的音乐家蔡文姬之父、一代名儒蔡邕的苦劝方罢。有意思的,想取代汉帝做皇帝的董卓十分迷信,怕弄坏地脉风水,坏了霸业,竟然又派人将搬出来的部分陪葬品放了回去,又把陵重修了一下。董卓盗墓在正史上并无准确记载,演义小说里多有描述,所谓的“千里草”是附会之说,刘彻再聪明也不可能想到三百年后会出现董卓这个盗墓恶贼的。

杨鼙真珈-最没道行的盗墓者

北宋皇陵被盗掘,南宋皇陵也未能幸免。南宋皇陵是在元初遭盗掘的,这也是中国帝王陵寝被盗掘事件最悲惨的一次。南宋皇陵实为“攒宫”。即为攒集梓宫。暂葬地。考虑以后迁回河南巩义祖陵区内,所以棺椁葬得比较浅,盗掘起来很容易。盗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杨辇真珈的西域和尚(蕃僧),作为一个出家僧人,本该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无道行,坏事做尽,是出家人和盗墓者里的双重败类。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深受忽必烈青睐的杨辇真珈被任命为江南释教总摄(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的官员)。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元末明初黄岩人陶宗仪所著《辍耕录》,均记载有杨辇真珈盗墓一事: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杨辇真珈伙同僧人允泽等人,带人到陵区。当时负责护陵的罗铣坚决阻止,允泽竟然抽出刀来,当场杀了罗铣。

南宋这段历史是很糟糕的。1127年5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至1279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_爵跳海灭亡,共历152年。南宋先后有九位皇帝,六位葬于浙江绍兴宝山,分别是宋高宗赵构的永思陵、宋孝宗赵奋的永阜陵、宋光宗的永绍陵。末三帝葬在哪,要么失考,要么在异地。由于南宋朝廷希望有朝一日打回北方,相比于北宋皇陵,南宋帝王陵更为简单了。杨辇真珈没有放过一座帝王陵,连后妃大臣墓都未能幸免,全部掘开,盗掠去了无数财宝。史书上记载被杨辇真珈盗走的宝物有,徽宗陵的“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高宗陵的“真珠戏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齿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云琴”、“金猎晴”,度宗陵的“玉色藤丝盘”、“鱼景琼扇柄”,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

在毁陵盗物之外,还有最令人发指的事情。杨辇真珈将帝、后们的骨骸全部掘出,弃之荒野。理宗赵昀是大头,杨辇真珈将他的头颅从尸身上取下来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又将帝后的尸骨收集于临安皇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日“镇本”。对这段历史,《明史》有详细记载,“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

南宋皇帝至死也无一人能回到祖陵处,反而遭陵毁尸抛。时人唐珏看不下去,召集乡人用兽骨置换收藏了帝后的尸骨。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将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归葬原处,重修了皇陵。史书记载了此事,根据《南宋诸陵图》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将遗留在元宫中赵昀的头颅送回南方,并将其他五帝遗骸迁回攒宫。

陈奉-最荒唐的盗墓者

盗墓盗到了自己主子身上,打起了当朝皇帝祖宗陵墓的主意,看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样的荒唐事在明朝万历年间偏偏就发生了。执行者是叫陈奉的宦官(太监),与刘豫、杨辇真珈的盗墓含有政治成份不同,陈奉盗墓纯粹是为了财宝,真的是利令智昏。

陈奉 ,明湖广承天(今湖北钟祥)人。本为御马监奉御太监,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奉朱翊钧旨意,去湖广一带征收矿税,官方身份是“税监”。陈奉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压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陈奉及其手下剖孕妇,溺婴儿,无恶不作。哪家有钱敲诈哪家,弄得众多殷实人家倾家荡产。陈奉最让人痛恨的行为是挖坟掘墓,《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八个字,“剽劫行旅,恣行威虐”。

陈奉的盗墓歪念是受到了武昌境内发生的乡民盗掘李林甫之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一事启发,而“悉发境内诸墓”,走上盗墓之绝途的。当时在他权力范围内荆州境内的大大小小、有名没名的坟墓全都让他派人盗掘了。巡按御史玉立贤上奏,请当朝皇帝朱翊钧下旨停止陈奉的盗掘行为,未被理睬。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武昌发生民变,时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再向朱翊钧上奏,揭露陈奉“威吓诈骗官民,犯上违制自称千岁”等罪行。大学士沈一贯也上言,请求将激起民变的陈奉撤回,“以此收拢湖广百姓之心”。朱翊钧全都置之不理,这大大助长了陈奉的恶念野心,导致发生了陈奉盗掘显陵的事件。

显陵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境内,是朱翊钧自己的曾祖父、恭睿献皇帝朱祜杭和曾祖母蒋氏的合葬墓。显陵本为王陵,营建断断续续长达47年,规模宏大,陪葬不薄。陈奉借显陵在枣阳矿山旁边的便利,以开矿作掩护,进行盗掘。知县王之翰探知陈奉用心不良,进言阻拦,结果反遭陈奉的诬陷,遭逮捕。老百姓对陈奉恨得咬牙切齿,要诛杀他,陈奉吓得躲藏了起来。史称,陈奉两年之后离开湖广时,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货物数以万计,运载财宝的舟船首尾相连,长达数里,为确保万无一失,陈奉增派了大量士兵护卫。从这里可以知道,一个宦官敢盗掘当朝皇陵,当然这是得到了朱翊钧的默许,为皇帝敛财的,不然陈奉的荒唐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现在人称,朱翊钧的定陵被发掘掉,也是一种报应,活该。

乾隆:权力最大的盗墓者

盗墓与一朝之君联系到一块,或许不少人都可得觉得意外,这怎么可能呢?但为了一己之利、出于坏人风水的考虑,皇帝也不能免俗,做起偷盗勾当,历史上这样的皇帝并不缺少。大清王朝鼎盛时期的皇帝、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之君乾隆就干过这种事情。在古今盗墓者中,乾隆该算是权力最大的一位盗墓者。乾隆盗墓对象是明“十三陵”,其公开理由却不是盗,而是颇讨汉人喜欢的说法:修葺明皇陵,与他人的野蛮盗掘相比,乾隆的行为显得很文明。

乾隆盗墓堪称一奇,据说仅是为了盗取陵中楠木大柱。乾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雍正死后继承大位,改元乾隆,为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继位时,清王朝已经过康熙,雍正两代70多年的治理,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安康。乾隆励精图治,促进了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绝唱出现了,此即“康乾盛世”。乾隆在位六十年,享年89岁,加上三年太上皇,为中国帝王中实际在位时间最长、年寿最大的皇帝,自号“十全老人”。史载,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年?D?D1787年),开始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葺,乾隆就利用这次机会盗墓的,偷梁换柱。

这次修葺,项目不全,且未尊原制,有的建筑还被拆除或缩建,“拆大改小十三陵”。民间广为流传“乾隆盗木”的故事,就是这次修陵过程中发生的。

孙殿英-最现代的盗墓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盗墓之事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民国初年出现的军阀盗墓,加重了这股盗墓之风,形成新一轮盗墓高潮。其中,以孙连仲盗掘茂陵、孙殿盗掘清东陵这“二孙”为代表。“二孙”之中,则以孙殿英为甚,他使用了破坏性极大、用于现代军事用途的炸药,炸开了慈禧的定东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盗得宝物无数,共装了30车。仅从慈禧陵中盗得的两个绿皮红瓤、黑子白丝“翡翠西瓜”,估价在白银500万两。

孙殿英,名魁元,字殿英,乳名金贵,人称“孙老殿”,河南永城县小马牧集孙家庄人。孙殿英是土匪出身,大字不识一个,战功也无,但赌技超群,盗墓时和身份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后被讥为“盗墓将军”。当时,殿英以剿匪换防为名,进入清东陵搞“军事演习”,暗中连夜行动,盗掘清东陵。据已公开的史料,孙盗清东陵分工严明,准备充分。其部将潭温江师一部负责盗掘慈禧陵、柴云升师一部盗掘乾隆陵、丁??庭师一部负责盗掘康熙陵(关于康熙陵的盗掘情况,一说孙部因地下积水作罢,免遭掘难;另一说实际上已被掘开,民国政府调查时有意隐瞒,减轻孙罪过。1945年,康熙陵最终还是让匪兵掘炸开,盗走了大量财宝)。负责盗掘慈禧陵的官兵最为顺利,现场负责的是潭温江师工兵营营长颛孙子瑜,经晚清遗老苏必脱林指点,找到慈禧陵的地宫入口。炸开通往地宫的金刚墙后,陪葬品被士兵搬取一空。连慈禧的金丝楠木棺椁也未放过,被劈开,棺内珠宝一扫而空。尚未腐烂的尸体被拖出棺外后又把棺椁移开,盗取“风水穴”中的宝物。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尸首被扔在角落里,脸朝下趴着,左手扭转到后背上,头发散乱。听说慈禧身上穿的戴的藏的都是宝,结果上衣被撕开,袜子、绣鞋被脱下。士兵从她口中取宝珠时,一时性急,将她的嘴都撕裂了。乾隆陵寝更惨,后来重新收敛时发现,帝、后、妃共6具尸体仅一具完整,残骨混乱一处,无法辨认。可怜的“十全老人”,下颏碎裂为二,发辫及肋骨等皆被抛置在墓门外。

清帝王陵,中国封建帝王中最后一座皇家陵??,文物宝库,本可避遭劫难的,完好保留给后代子孙,竟然让一介武夫给毁了。孙殿英的劣行传出后,举国震惊,各界强烈谴责,要求追究其法律责任。为逃脱罪行,孙殿英“花钱消灾”,用盗得的珠宝上下打点。从乾隆墓中盗得的九龙宝剑、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一批名贵的古玩、字画等,分别送给了蒋介石、宋美龄;慈禧的枕头“金玉西瓜”送给了宋子文;另一枚宝剑送给了何应钦;阎锡山则得到了50万两黄金。孔祥熙、戴笠等关键人物也都分别得了孙殿行贿的宝物,从而得以逍遥法外。

孙殿英后来当了汉奸,其部变身“和平救国军”,任伪军副司令。日本投降后,又变回了,成了“国民党先谴军”。作恶多端的孙殿英未得好死,1947年解放战争中,孙在河南汤阴战场上被解放军俘虏,一年后病死于狱中。与同有盗墓前科的孙连仲的结局是天壤之别,孙连钟得善终,1990年才病逝台湾,享年97岁。这与两人选择的人生道路不同有很大的关系,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孙连仲以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一军团军团长率部星夜驰援,在窦店、良乡、房山、保定等地进行对日阻击战,打死打伤日军5400人,一举成就了中华“抗日名将”的历史定位。

有件事情顺便提一下,据说在孙殿英被俘后,解放军从他随身带的两只箱子里发现了价值连城的珠宝:一个箱里收藏的玉石西瓜,全是由珍宝玉石做成;另一箱里收藏的宝剑,剑柄镂金雕玉,传是三国时名将赵子龙的遗物……这些都是从清东陵内盗来的。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