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古墓藏身福州闽侯深山 占地面积约千亩(图)

 

武将手持宝剑,威风凛凛。

 

    3月28日上午9时许,闽侯县一男子小陈在青口镇大义村的后山发现了一座刻有“明勒赠奉議大夫南京户部郎中陈果庵公神道”字样的神道碑,“会不会是明朝的古墓?”昨日,闽侯县博物馆曾江馆长的证实,解开了小陈的疑惑。

    从发现的神道碑上,小陈判断出墓主人为明代人士陈果庵先生。不仅如此,他发现神道碑下方左右两侧,还分别有文官武将的石像,而往神道碑上方望去,隐约可以看到有2根小石柱。

    这是否真是明代的古墓?是否有文物保护的价值?小陈不敢下定论。

    昨日,闽侯县博物馆的曾馆长证实,此墓确为明代人士陈果庵先生的墓地,闽侯县也早在前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此墓,且已列为文物保护点。

    从他们目前的考证信息可得知,陈果庵先生本人并未为官从政,但他的儿子为明代大义村的“九条金带”中的第五带:陈墀。陈墀(1463-1530),天顺七年(1463年)进士,授县令,官至按察司副使,死时年68岁。而此座墓碑,很有可能是其儿子为父亲建立的。

    此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有1000亩,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墓碑,第二级为神道碑,第三级为文官武将的石像。

    曾馆长表示,因此前也曾发现这类墓地,且此墓还未考察完全,所以暂将此墓列为文物保护点,而未定保护级别。而在未来的工作中,闽侯县博物馆将继续对陈果庵先生家族的族谱及其历史信息进行考证。

    名词解释

    九条金带

    地方说法,明代时官员官级达到四品及四品以上,当朝皇帝会赐封一条金带,象征荣誉。九条金带指明永乐至隆庆百余年间大义陈氏一门四代计有陈叔刚等9位进士,其中8人官居四品以上,被誉为九条金带。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