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亿办辛亥庆典?如此工程为何触动大众神经?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乃至亚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年就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地,为迎接明年的百年庆典,武汉市目前拟定在文物的开发利用、纪念景区建设、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筹备相关庆典……
“没有了孙中山铜像,新街口就没有了魂。”在南京,曾因地铁一号线建设迁移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回归工程公开招标价高达1950万元,高额费用当然不只用于铜像的回归,而是要建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大型广场,费用涉及广场打造、景观改造等……
从这些文化工程来看,有的是为了历史的纪念意义,有的是恢复历史建筑的风貌,有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历史建筑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有的是为了增加城市发展的文化特色……应该说这些工程都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和对待文化历史的尊重、保护的精神与态度,那么,为什么这些文化工程却触动了民众的敏锐的神经,以至读者、网友和文化批评者将一些批为“天价文化工程”?就是因为这些地方这几个大手笔打造文化工程的举动,是把严肃的历史、严肃的文化与急功近利联系在一起,与没有节制的、奢华的文化行为联系在一起,与“天价”联系在一起。所以,对于武汉市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投入200多亿元人民币筹备庆典,当地的市民很冷静地认为,“如果孙中山先生知道了,他会哭的”,“历史是用心来铭记的,花这么多钱有烧钱的感觉,反而使文化变了味”。
其实,在社会大众对这些“天价文化工程”的质询、质疑和批评的当中,更反映着社会文化大众对文化的认知、理解。一处历史建筑也好,一处历史的街区也好,或者一处急需修缮、恢复、保护的文化遗迹也好,它们都铭刻着岁月的流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积累着文化美学的价值,它们是我们共同的经验,我们公共的记忆,是我们的精神心灵的记录,是我们必备的人文的内涵,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是社会大众的公共财产。但是,这些历史建筑、文化遗迹,不是余兴消遣,不是有钱有闲之余的奢侈品,不是富裕社会的奢华,不是文化人的一厢情愿,更不是政治人物的美容术语……所以,把这些具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的工程,搞成了“天价文化工程”,是突出它们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还是借以凸显文化的奢华?这显然是背弃了历史文化的本质精神,与历史、与文化越来越远……
针对当今许多文化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有许多文化看法足以令人警觉、深思:“文化内涵不是用金钱能堆出来的”,“摆阔、夸富、拜金、显摆、张扬、挥霍,从面子工程到城市审美,如今的文化圈充满着‘暴发户’式的张扬”,“我们的文化都被钱收买了,我们反过来又拿文化卖钱,这是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对文化建设,我们还要有文化的追求、文化的责任在里面”。这番话语,同样也适合正在一些地方兴起的此类“文化工程”,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些“文化工程”为什么会那样触动大众的神经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