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盛京荣耀建筑 清代瓮城将在玻璃罩下露真容

 

瓮城遗址效果图 

 

 

瓮城遗址

 

 

专家现场论证 

 

    新闻背景

    作为清朝发祥地的沈阳,清文化的辉煌成就享誉海内外。一宫两陵这样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古迹,人们更是耳熟能详。但是,就连沈阳本地人对市内的1000多处文物古迹也是知之甚少。长期以来,这些重要的古迹躲藏在杂乱的棚户区、违章建筑群深处,如果没有专业考古人员的指引,很难为外人所知。

    保护沈阳古城历史资源!2008年11月,经上级部门批准,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落户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目前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主要由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

    瓮城

    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是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高度与大城相当,它的形状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方形的就称方城;圆形的如瓮,故称瓮城。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清代盛京城是在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之上扩建的,在各个城门外部,还建筑了“瓮城”。3月18日,沈阳晚报记者独家采访到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相关专家,了解到目前沈阳的考古专家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现在就跟随考古专家来听听沈阳“瓮城”的历史。

    瓮城·前生

 

    得胜将士才可进出德胜门 

    要研究规划对沈阳方城的保护,不能不先说一说沈阳的“瓮城”!3月18日,记者刚刚来到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姜万里一见面就直入主题。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就开始了对沈阳方城德胜门瓮城遗址补充发掘及保护展示工作。姜所长介绍说,德胜门瓮城遗址位于沈河区大南街,在2007年基建考古工作中发现该遗址,并经过专家论证,确认为清初盛京城南门(德胜门)的瓮城遗址。

    姜所长说,明代沈阳城城内为十字大街。1625年,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后,就开始着手增拓沈阳城,由此城内的十字大街改为井字街,废四门建八门,整个工程于1631年基本完成。

    德胜门在历史上还真不简单,史料记载,清朝时期,方城八门之一的德胜门只有外出作战得胜而归的将士才可以从这个门进出,失败者是不能享受这种荣誉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皇帝命令总兵左宝贵率领奉军精锐部队4000人,从陆路增援平壤。当时,左宝贵率大军就是从德胜门走出的奉天城,道路两旁站满了送行的人。这也让沈阳德胜门在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瓮城·今世

 

     重见天日它气势依旧 

    随着清朝迁都北京,战乱、变迁、重建,德城门及其瓮城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曾经的辉煌就消失在风沙中了吗?没有!它被深藏于地下。

    谈起对瓮城遗址的重新发掘,姜所长回忆道,那是在2007年5月下旬到7月下旬,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今天的大南街与南顺城路交叉处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有了很大收获。

    姜所长说,发掘地地处“方城南部、西南部地区文化遗存”片内,当时属沈阳市21片文物考古勘探范围之一。早期沈阳市大、小南地区出土过大量汉代墓葬,就在此工地南300米左右就曾发现汉代墓葬,出土过汉代陶器,所以确定此范围内是否分布有汉代墓葬和文化遗存,是此次勘探的重要目的之一;另该工程用地位于沈阳清代盛京城德胜门外,此处是否有清代文化遗存,是此次勘探目的之二;此外,城市文物勘探需配合基建以探明地下隐患,为基建施工提供依据,此为勘探的目的之三。

    当年在考古现场,能清楚地看到瓮城基础分为内外两层,外部砌筑墙体,内部砌筑一高台,台上砌砖墙,两墙之间为一层层垫土,还有夯土层。城墙墙体上部以白灰两横一竖错缝方法砌砖,青砖的规格为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3厘米,每块砖的重量估计有十几公斤。

    通过专家的现场论证,认定发掘暴露出的建筑遗址是清代盛京城德胜门的瓮城遗址的一部分。城墙墙基则为大型条石,大型条石的两侧有燕尾榫卯,不但连接牢固,也显示出当年德胜门瓮城的气势。 

    瓮城·未来

 

    原址低头就可看瓮城

    姜所长说,德胜门的“瓮城遗址”是一处十分重要的遗址,不但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还为展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源,对展示和宣传沈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从而对推动沈阳的建设与振兴都意义深远。

    如何对瓮城遗址进行保护?姜所长说,在多种保护方案中,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最终选择原地重现的方案——让人们站在地面之上看城墙遗址!

    既然瓮城遗址已经深埋地下,根据考古的相关规则,就不可以把它挖掘出来,转移别处。为此,根据瓮城现存部分遗址的位置,瓮城遗址的展示的范围设计为东西长9米,南北宽7.4米,玻璃罩展示面积为54.2平方米,地表铺设了黑色花岗岩,面积为37.3平方米,遗址深度约2.6米。

    负责瓮城遗址展示工程的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刘焕民主任向记者介绍,人们通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南北走向的墙体和西面的高台部分。为何重点选择展示这两处?姜所长解释说,通过研究遗址的其余部分可展示性不强,也不够完整,为满足对“清盛京德胜门瓮城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功能,在突出保护遗址和展示效果的同时,沈阳市文物考古管理所也考虑到遗址展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让这处地下文物真正成为展现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窗口。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