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 16日正式启动

 

龙窑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遗址现场散布的陶瓷碎片都有千年历史了。

 

 

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总平面图 长沙晚报 

 

3月16日,考古专家在研究铜官窑复制品的釉色。

 

 

中国考古:尝试以"遗址加公园"模式保护文物(图)

 

    3月16日上午,在长沙望城县丁字镇彩陶源村,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正式启动。铜官窑是唐代最活跃的商业性外销瓷窑之一,其产品在唐代就有“湘瓷泛轻花”的美誉。铜官窑遗址保存面积为0.6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古龙窑遗址46处、挖泥洞19处。新华社记者明星摄

 

    唐代诗人李群玉笔下铜官窑“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的繁忙生产恢宏气势有望在长沙湘江河畔重现。16日上午,在长沙望城县丁字镇彩陶源村,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正式启动。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说,经过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后,一个展现大唐繁荣风貌的原生态瓷窑考古遗址将全开放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并接受市民现场参观。

    铜官窑是唐代最活跃的商业性外销瓷窑之一,其产品在唐代就有“湘瓷泛轻花”的美誉。铜官窑遗址保存面积为0.6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古龙窑遗址46处、挖泥洞19处。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原作坊区、生活区、码头区、墓葬区、市场区、货场区及墓葬情况现已基本探明。在铜官窑遗址区的山间、田头、水下、树木花草之间,随处可见窑床、瓷片、闸体。“挖泥塅”“市场湖”等代代流传下来的地名,也印下了当年窑工忙碌的身影。为了保护、重现铜官窑的丰富历史遗迹,铜官窑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遗址公园经过第一阶段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和建设后,公园里的考古发掘和文物展示将同步进行,群众能够直接感受历史文物、考古研究带来的真实震撼,揭开考古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的“神秘面纱”。

    铜官窑曾在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该窑的唐代生产场地及作品被发现后,其独特的釉下多彩工艺、绘画诗词装饰,打破了当时瓷器生产“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相关:

 

    铜官窑遗址公园,带你“梦回唐朝”

 

    望城获批首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游客将能亲手制作“铜官窑”

 

 

3月16日,仿制的长沙铜官窑龙窑试烧已成功。记者范远志摄

 

 

3月16日,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发掘现场。记者范远志摄

 

    58岁的望城丁字镇彩陶源村村民邹国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从小到大经过的一座普通山丘将会成为一个国家级公园;他也并不清楚自己的脚下还曾经埋藏着一段辉煌的“盛唐往事”;或许,他更不能想到的是尘封千年的窑火将带着他“梦回唐朝”,再造一个色彩斑斓的“唐城”。

    3月16日,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正式启动,将全面揭示长沙铜官窑的原状,探索其尚未解开的谜团。随着考古工作的启动,这座诗人笔下“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的千古名窑,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再现盛世风采。

    "建设中"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带你“梦回唐朝”


    正在建设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给了我们一个“梦回唐朝”的机会。据记者了解,正在建设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范围为东至王田坪,南至石渚湖泥水港,北至觉华山,西至湘江大堤,占地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0.68平方公里。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主任文德霖表示:“如果考古过程进展顺利,公园两年内就能实现部分开放。”

    据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熊建华介绍,公园未来将开放考古发掘现场的展示,在不影响正常的考古计划及秩序的前提下,让观众体验考古现场“进行时”。在核心区外围还将建立考古体验区,让观众在考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部分的考古发掘体验。另外,在陶艺展示区,游客可亲身体验烧制仿制品。

    文德霖告诉记者:“管理处在核心保护区新建一座仿唐龙窑和一个展示工艺流程的手工作坊,目前已试烧成功。”据了解,今后这个手工作坊也将适当开放,给游客提供体验的平台。当然,传统的遗址公园项目也会在公园中出现,比如文化遗存的展示,谭家坡古龙窑、陈家坪古龙窑、采矿洞(挖泥洞)、古作坊遗迹、古码头与市场遗迹、古墓葬、文化堆积标识等46处烧窑遗址和19处挖泥洞都将在其中予以展示。此外,公园内还将建立起遗址博物馆。

    "谜团"

    黄土掩埋了多少尘封的未解之谜

    原料是怎么粉碎的


    按景德镇等南方窑场的习惯,会用水碓加以粉碎。近代的景德窑,原料往往经淘洗、陈腐后,制成可以直接作坯的方块卖到窑场。但唐代的长沙窑是怎样的情况,尚不清楚。因此,考古人员需要发掘时对挖泥洞和窑炉附近做仔细观察,是否有粉碎、淘洗和陈腐瓷土的遗迹。

    交易市场在哪里

    盛极一时的铜官窑自然少不了商贾往来。在保护区内蓝岸咀东面,靠新河大堤中部的南侧,发现有一片面积较大的平坦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5米,当地称灰坪。灰坪南邻一弯曲的哑河,北邻新河大堤。根据原有地貌,新河大堤从灰坪北部穿过。以前灰坪范围应越过大堤,与现新河连为一片。灰坪西与蓝岸咀延伸区域相连,东与市场湖相连。考古人员推测很可能与市场区有关联。但未找到实证。

    码头在哪里

    长沙铜官是我国唐朝时期三大陶瓷出口地之一,其运输以湘江为依托,在扬州等地启装海运,输往世界各地。瓷器烧制完成后,从储存区出来需有运输码头承接。在保护区内市场湖北部的低洼处,在现市场湖北岸往南约5米的位置,存在一条东西向的界线。界线以北,距水面1.6米下,均为硬底层。市场湖的东北和西北边缘,也存在这样的分界线。从湖的形状看,市场湖北部是一处凹进陆地的水面,宽约80米,无疑是一处较理想的港湾。从其地形、落差及当地仍对这一地带有“港”的称呼来分析,这里很可能是码头的位置。

    长沙黄泥坑2号墓釉下彩

    盘口壶与铜官窑是何关系


    1964年,长沙黄泥坑汽车修配厂的2号东晋砖室墓出土了1件釉下蓝黑点彩盘口壶。而根据目前铜官窑的出土标本和相关资料,长沙铜官窑的上限年代为唐天宝末年。另外一方面各种资料又显示,瓷器釉下彩的发明是长沙铜官窑。黄泥坑2号砖室墓与铜官窑的起始年代相隔300余年之久,墓中出土的釉下彩器,究竟属何种窑口?它对长沙铜官窑产品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历史

    千年前,这里是“世界工厂”


    1956年冬,一支特殊队伍从长沙出发,顺江而下,经产瓷名镇铜官,到湘阴的乌龙咀,直至洞庭湖口。其中丁字镇彩陶源村瓦渣坪一带亮丽的彩瓷片和精美的完整器物引起了队伍的注意,他们确认:这是一处成功烧制出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然而,这座古窑带来的奇迹还在继续发酵。1988年9月,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并打捞出“黑石号”沉船。船体里完好地保存着67000多件唐代瓷器,其中长沙铜官窑瓷器约56500件,占瓷器总数的84%。大量实物证明,长沙铜官窑产品,开辟了一条往南亚、通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三湘都市报 李鹏熊 远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