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实践与思考
2008年6月28日,由青岛市政府拨款,经过全面陈列改造、设备更新的青岛市博物馆面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这是青岛市政府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如何将好事办好,让政府满意,让群众满意,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则成为摆在青岛市博物馆人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免费开放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推出了反映青岛地区和青岛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基本陈列“青岛史话”,通过486件珍贵历史文物和337张历史照片展示了青岛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成为观众了解青岛的一扇重要窗口。二是先后推出了代表馆藏特色的系列精品展“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馆藏明清瓷器陈列”“馆藏古代钱币陈列”“馆藏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陈列”“馆藏高凤翰书画艺术陈列”“馆藏明清扇面陈列”“馆藏中华珍贵古籍陈列”等,成为“青岛史话”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增加了青岛地区历史文明的厚重感。三是通过联合办展、借展等形式,引进了“扬州八怪作品联展”“奥林匹克运动帆船模型展”“国际友好交往礼品展”等20多个临时展览,这些展览题材内容多样,风格特色鲜明,使岛城观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众多异地博物馆和文化艺术机构收藏的顶级展品,丰富了岛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配合陈列展览推出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调查显示,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观众构成由原来的个体观众和单位、学校集体观众为主,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和情侣观众为主,参观博物馆的目的由受教育、学知识转变为全面的素质养成,休闲娱乐、培养亲情成为观众走进博物馆的首选目的。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博物馆推出了适合于家庭团体互动、深受青少年观众喜爱的多媒体游戏、木版年画印刷等活动。在多媒体游戏区,喜欢探险、考古的朋友轻点鼠标,即可达成愿望;在年画印制现场,许多观众都会先为家人印制几张生肖年画,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爱,而青岛风景等年画印制不仅让观众体会了自己动手创作的快乐,同时,这些作品也作为青岛市博物馆特有的纪念品,随着观众的行囊走向世界各地,扩大了博物馆和青岛城市的影响。除此之外,其他各类延伸辅助活动同样异彩纷呈:在音像放映区,宽大的滚动式高清晰液晶电视专门播放青岛历史资料片;如果想了解更多的青岛历史、文物知识,或就某一问题作深度研究,可以到资料查询区;或者到书吧,由青岛市博物馆专业人员积多年研究成果编撰出版的各类图书:《唐诗画谱》《青岛市博物馆馆藏明清画集》《琴岛瑰宝》《青岛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青岛市博物馆藏珍》等,将为观众提供更多学术信息。
(三)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服务。方便游客参观,为观众提供一流的服务是青岛市博物馆坚持不懈的追求,为迎接免费开放,青岛市政府拨出专款对博物馆的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设置了专门的残疾人通道,配置了轮椅和儿童移动座椅;开设了宽敞舒适的观众休息区;在服务台,为观众提供多种语言的导览器;在馆区的每一处连接和转折点,都设置了统一规格的导向标志。
这种人文关怀同样体现在每一个展览中:考虑到免费开放后文化水平较低的观众数量将大幅上升,在文案创作时加强了版面词的普及性,力求说明文字通俗易懂,文情并茂,贴近生活,让普通观众也能够轻松欣赏高品质的展览;展板的高度和灯光应用首先考虑观众参观的舒适度;参观通道宽敞大气,展线流畅,避免观众量大时可能造成的拥堵和重复走路的疲劳;展览形式设计在完美诠释文字设计的同时,合理引入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多媒体、场景复原等相得益彰,让观众在好奇、惊叹中自然融入历史,同时又领略了现代科学发展的魅力。
(四)多种途径开展社会教育, 拓宽博物馆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渠道。免费开放后,为适应社会大教育的新格局,博物馆首先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一是将原先由产业部、后勤部、社教部共同负责的开放区域,统一划归新成立的开放部管理,避免了以往三部共同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扯皮现象时有发生的弊端,理顺了管理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为观众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与之相适应,开放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馆内讲解为主拓宽为社区教育、志愿者和义工管理、组织讲座、策划活动于一身,强化了外向型社会教育职能。二是将原有的资料室职能升级,扩编为信息资料中心,负责社会文化教育信息搜集、关注博物馆发展新趋势、强化网络利用、强势媒体推广等。
如今,由开放部策划推出的“奇妙博物馆”暑期少儿演讲,英语、美术免费培训班办得红红火火,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追捧;由信息资料中心推出的博物馆宣传片已在多条公交线路视频播出;博物馆网站升级,访客不断,在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同时,收获了许多促进博物馆工作的建设性意见;每周都有博物馆陈列展览和活动信息见诸于各级媒体;博物馆收藏、研究的成果通过开放部和信息资料中心迅速转化为最新的文化教育资源,人类历史文明借助于现代文明途径得到了更加快捷更加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二、问题和建议
免费开放后 ,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观众参观热情不断高涨,要求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加速提高;观众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要求博物馆进一步增加文化产品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质量的提高;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机构,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方面没能引起全社会的足够认识,博物馆要继续努力拓展社会教育和宣传的途径,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缩短与社会的距离。
为此,还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支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适应免费开放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合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近十年来,青岛市博物馆逐步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历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虽然博物馆在人才的培养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有大量的馆藏瑰宝及历史资料得不到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和观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和知识需求。目前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人员数量也较少,尤其是普及型讲解人员,用工形式单一、缺乏活力,对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根据博物馆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及时调研并给予帮助和解决。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面向社会招聘选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并乐于奉献社会的博物馆义工,建立博物馆义工制度,以缓解和改善目前博物馆人员不足的状况。
(二)将博物馆教育纳入政府教育体系,制定相关措施促进博物馆资源的利用,培育博物馆文化情结。在世界发达国家,参观博物馆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组成部分,以日本为例,大约每人每年进入博物馆在3次以上。而在中国,去年虽有1000多家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但也只有2.56亿人走进博物馆,平均每5个人中才有1人1次进入博物馆,博物馆利用率之低、资源浪费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博物馆免费开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一是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真正将博物馆作为大、中、小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如在南京,参观博物馆就曾被正式列入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考察科目;二是新闻媒体要给予博物馆大力支持,加大对博物馆宣传的力度,普及博物馆知识,鼓励大家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利用博物馆;三是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博物馆建设和参与博物馆活动,以此共同推动博物馆事业更好更快地稳步向前发展。
政府部门也可以考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设立博物馆发展基金,将政府投资、社会捐助、企业赞助相结合,解决博物馆长期存在的发展经费不足问题。
在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的同时,博物馆也应利用免费开放带来的机遇,向内挖潜,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随着观众量的大幅增加,开发服务性行业如餐饮、书店、纪念品商场等,也可以输出博物馆的专业技术如形式设计、文案策划等,获得社会效益和的双赢。这种经济效益将为博物馆的整体运营输送血液,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推动博物馆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