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读天津历史博物馆《盛军屯田图》
《盛军屯田图》是天津历史博物馆的一件珍贵藏品,因为它是淮军盛字军的历史遗存,真实记录了当年盛军屯田的壮观景象,为后人了解那段风云岁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纵观近代史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有两次重大突破,其中一次就是袁世凯在津南小站创建军,而且由此拉开海河南岸屯田的帷幕。可以说,在这片土地上任何开发建设,都不如历代屯田更能显示人所具有的进取精神和顽强毅力。因此,史学家认为历代天津屯田,其实就是对南岸的开发,天津屯田史就是天津开发史。
为天津屯田,可以列数的人很多。有宋代的何承炬,明代的汪应蛟、徐光启,清代的蓝理、允祥、朱轼、陈仪、陆费瑔、僧格林沁、崇厚、李鸿章、周盛传、王文韶、陈夔龙等等。当年他们为什么选择在天津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如今我们不得而知,但却能感受到他们留下的成果与观念——“收地利以实边,设险固以防塞”“以闽浙濒海治地之法”而“行于北海”,变水患为水利。“蛮荒斥卤,悉为稻田”。他们发现了海河南岸“且有莞蒲蜃蛤之饶”,于是下决心把盐碱荒地,改造成万里良田。不过,他们中间最成功的,当数李鸿章和周盛传。正因为如此,盛军除了开发了大片土地、开辟了无数的水利设施,建立了小站镇外,他们还凭借海河甜水与小站的沃土,培育种植出香飘万里的小站稻。
据了解,《盛军屯田图》是盛军当年统一改造海河南岸地土时,从地户手中收购土地的绘图契约总录。在这张图上除标明了小站垦区和新城垦区外,还标明了收购每块土地的详细方法,如地名、亩数、价格、业主姓名、业主居住地及购置手续完成的时间等等。看得出当年绘制这张图的人,不仅认真而且十分严谨,比如计量数据详细到百万分之一亩,使用的计量单位为顷、亩、分、厘、毫、丝、忽、微,细致到连一抔之土的面积都没有忽略。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盛军与老百姓共事时的实事求是,也可透视到周盛传的治军做事的态度。
通过这张图我们了解到,小站垦区和新城垦区总共购置土地为“一千三百六十五顷八亩五分二毫二丝四忽八微”,与《周武壮公遗书》所载相符。总共发给“地价大钱四万二千六百九十串零八百三十一文”。其中,属于小站垦区的购地总数为“一千一百三十八顷六十三亩九分二厘二毫二丝四忽四微”。计发“地价大钱三万五千零二十七串零二百文”。小站垦区地土的原业主为:咸水沽的四十三家,葛沽的十六家,杨岑子的六家,徐家坨子一家,汪家圈一家。总共是九十六家的地土。既为有主之地,缘何还有盛军的开垦呢?这正是《盛军屯田图》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环境。
据史料表明,这些虽然是有主之地,但有主无耕。常年荒芜的土地上积涝纵横,盐碱斥卤,萑苇丛集。主人根本不把这些土地放在心上,也不靠它带来收成。为什么成片的土地荒芜闲置?是因为清世祖时曾允许八旗官兵跑马圈地,然后又几经炒卖。买是为了炒,自然谁也不会精耕细翻,久而久之,地势低洼的土地变成了池塘,地势较高的地方变成了荒丘。可想而知面对着这样一片荒地,屯垦的决心的确很难下。首先要有超过前人的改造方法,第二要有足够的资金,第三要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第四要有人承种,使不再荒废。其实周盛传是一个带兵的人,屯田开荒不是他分内的事,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别无选择。
光绪初年,清政权江河日下,危机四伏,外衅频仍。此时的周盛传和他的盛字军,一齐面对着前途未卜的命运。但是,周盛传作为一个将军,奉令督工新城炮台,他必须坚决服从;而李鸿章嘱他治津沽屯田,他也必须认真照办。虽然他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辛癸之间数遭荡析”,想彻底改造成良田谈何容易。但是,队伍要给养,百姓要生存,不屯田开荒不种粮养兵,谁又能给予支持呢?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有钱有势不如有土地,务实求真的周盛传最终将改造海河南岸的计划,列入了他的工作日程,而且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他为海河南岸尽职恪守开发了11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1885年,当小站垦务“稍一结束”的第四年,积劳成疾的周盛传倒在了天津镇总兵任上。他虽然没最后看到小站屯田的巨大成果,但却为后人留下许多财富——小站稻、小站镇、海河南岸水利,都饱含着他的心血。是他当年的努力,为后人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顾周盛传改造海滨荒滩的方法,宗旨是:“开畦穿浍,拟南方水田”。因为当时他面对的地土“空旷百余里”,而且海河“潮日两至”。屯田开发,按说朝廷应全力支持,但李鸿章却无力相助。所以,他的宏大规划,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试探着进行。首先是在新城引海河水试种万亩,结果小获成功。然而,他就此开挖南运河之减河、大面积屯垦的计划却被搁置。因估工需用五十万银,于是朝廷“议以中辍”。不得已,周盛传又迈出了第二小步,从咸水沽引海河到小站,由小站引河到新城,再由新城引河出海。加上修桥、闸,计费仅二万余金,先解决疏泄海河,盐碱问题。李鸿章“勘工,嘉其节省”,这一下,疏挑减河兼办屯垦的大计被肯定了。继而新城至大沽,小站至小兴庄,马厂减河全线开通。大大小小的支河、桥闸,也相继建成。沧海桑田,在盛军手里成了现实。
《盛军屯田图》是在盛军屯垦完成后绘制的,图中没有注明绘图日期,据考是盛字中军营务处在光绪五年末绘制的。因为图中收买荒地的最晚年限,有一笔是光绪五年(1879),其他多为光绪二年(1876)。地属记录一共有二百零八笔,图首有一段九百七十九字的工笔正楷题叙,标题“盛字全军屯田图说”。但是图中文字内涵不是该图内容的全部,或者说,文字只是一半内容,另一半是用图绘展示的。这些图示有:海河河道、马厂减河水系干支、海河下游河口的海岸线、炮台、炮位、海河下游及沿海村庄点位、新城城防炮台炮位的原型写意、咸水沽,葛沽民居街巷,寨门,桥梁写意、新农镇(小站)城防,街道原型写意、小站十八营盘驻扎地、小站周公祠建筑原型写意等。共有图绘八十一处。
这些图示等于当年那些地方的照片。而所绘清晰简明扼要,又是拍照不能做到的。大沽炮台、新城炮台、北塘炮台等形制面目,悉存图录,而且是海河下游全位鸟瞰图,可以看到各村镇及海河之间的地理构成,又可以看到各建筑的约略面貌。周公祠现存一进三座大殿,而图中绘有两进六座大殿,可知是历史形貌如此。图绘小站行营买卖街两个东西城门,还有六个坊门。问诸老年知情人,所绘是旧观无妄。新城城堡的形制资料,恐怕唯此图仅有了。此图资料的整体性、统揽性,是包括今天许多局部分散资料所不能比拟的,它既不同于纯地理图绘的符号化,又不同于《津门保甲图说》一类明清图绘资料的过于形象化。它虚实兼用,详略得体,把宏大的场面容纳于一纸,一览无余。即使今天,这样的文图并茂的资料,也并不多见。
一张图描绘了一个久远的历史空间地域,也展示了一代远行的将士百姓壮举。如今,海河南岸良田万亩、鸟语花香,所以让人时常想起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