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钱文上的瘦金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国历朝方孔铜钱上的钱文,有些是书法名家和皇帝书写,在秦朝是丞相李斯,书写的钱文是半两二字;在唐朝是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钱文是开元通宝;在宋朝是两位皇帝,一是宋太宗赵炅,书写的钱文是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另一位皇帝是宋徽宗赵佶,书写的钱文是瘦金体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金朝是文学家、大定进士党怀英,书写的钱文是大型篆书折十钱的泰和重宝;清朝是戴熙(字醇士),书写的钱文是咸丰通宝和咸丰重宝当五、当十,人称戴书咸丰等等。其中最为人们赞颂的钱文书法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誉之曰铁画银钩,飘逸潇洒,纤细秀媚,刚劲有力,刚柔相济,舒缓得当,古今一绝,美不胜收。是否过誉,见仁见智。

钱币界知名人士对瘦金体更是推崇备至。著名钱币收藏家方若在《药雨古化杂咏》一书中收录一枚特大大观通宝,径70毫米,而行用折十大观通宝直径仅为41毫米左右,因其美而大,赋七绝一首:“道君书法妙天下,体自瘦金制自雄。当日惟闻权子母,更无上上可推崇。”另一钱币收藏家邱思达亦赋七绝一首:“风流天子书大观,铁画银钩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

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真迹留存下来的都收藏在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难得一见。唯有在拍卖会上偶有露面,但要收入手中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如愿。相比之下,在钱币上欣赏瘦金体书法却比较容易,品相上好的崇宁通宝百十元可得。大观通宝存世少一些,价格稍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徽宗赵佶亡故后的43年,他独创的瘦金体竟然被金国鼓铸的钱币仿用。金国定都燕京后,第三任皇帝完颜雍于大定十八年在代州(山西省代县)设立铸钱局鼓铸大定通宝,钱文大定通宝四字即仿用的瘦金体。其魅力所在,由此可见。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