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青铜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商代双羊尊

斑斓绿锈说礼制

人类普遍使用铁器之前,很多文明都懂得生产青铜制品。就世界范围而言,古代印度、希腊、罗马青铜器的代表作大多为武器,而中国却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它们以精湛的工艺、丰富的种类和深邃的内涵在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青铜器种类齐全,涵盖了酒器、水器、食器、兵器、车马器等常见器形。虽然这里也有汉唐铜镜,但以商周时期的青铜文物见长。其中一些精品不但造型美轮美奂,还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假如拿回中国应该算得上国宝级文物。

双羊尊是大英博物馆中国厅里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商代青铜器。它铸造于公元前13世纪到12世纪,同“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出土器皿造型相似,属于南方青铜器风格。顾名思义,这件青铜器的形状为两只背对背联结为一体的公羊,四只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撑,羊背上驮着的圆柱体则是器皿的口。两只羊都长着弯曲的羊角,眼睛、嘴巴和胡子也被塑造得惟妙惟肖,让人联想起著名的国宝“四羊方尊”。柔和素雅的铜绿、四平八稳的对称、纷繁复杂的纹饰和厚重拙朴的质感赋予双羊尊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魅力,令观者陶醉不已、沉迷其中。

西周时期的康侯簋在1931年出土于河南浚县辛村卫侯墓,战乱中流落海外,最终定居在大英博物馆。此簋身高24厘米,口径41厘米,两个对称的半环形把手上都装饰翘鼻兽头。簋的口部和足部相间排列着火纹和目纹,腹部刻划流畅密集的竖直条纹。特别有意义的是,康侯簋底部刻有24字铭文,记载了周王伐商,命令康侯建国于卫地的历史,同时说明簋的主人涾(音同“没”)司徒铸造这件器物是为了纪念他死去的父亲。成段铭文是西周青铜器的一大特色,因为商代青铜器大多只刻有一两个字。周人在祭祖器物上写下他们的功绩,希望祖先在享用供品的时候得以知晓。所以,西周青铜器对铭文的重视大于纹饰,对含义的追求胜过表象。笔画遒劲的铭文不但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它们还给相关史书提供了确凿有力的证据。

周伯启卣也是一件西周青铜器,它浑圆的腹部给人雍容华贵之感,弓形提梁表现出明快的张力,同时以饱满弧线打破了青铜器固有的沉闷和死板。提梁和卣身连接之处巧妙地设计出两个立体兽头。卣身上遍布精美纹饰,抽象的神鸟图案最为引人注目。学术界认为,这种鸟形纹饰在西周中期才开始用来点缀青铜器和玉器,可以看作鉴定器物制造年代的凭证。值得一提的是,被劫掠到英国之前,周伯启卣曾为乾隆皇帝的私人藏品,记载清代宫廷所藏青铜器的大型谱录《西清古鉴》证明了这个事实。该书用线描手法勾绘出周伯启卣的形状及图案,与真实器物几乎完全吻合。另外,《古鉴》还翻译了卣身和卣盖上的铭文,对我们研究西周中期历史大有帮助。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