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文化传承不能被商业左右 绝非“狂欢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栅栏办商业文化庙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顾问赵书指出,目前的庙会越来越成为内涵和外延都很宽泛的、具有“狂欢”性质节庆活动的一种泛称。因此,将庙会打造成带有地域特色的狂欢节是顺势应世之举,但庙会不能被商业左右。

庙会如何既继承传统又符合时代需求,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此,赵书就如何办好庙会提出了三点建议:

其一,庙会关系民生,应加强群众的参与性。人民群众是节日的主人,庙会要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才有吸引力,也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庙会可以请公众人物露面,但更主要的是看乡间里的文化“能人”,要给普通老百姓一个发泄自己欢乐感情、展示自己“绝活”的机会。

其二,庙会是节日品牌活动,要有社会参与。目前很多庙会的摊位拍卖动辄达到二三十万元,这必然影响商品价格,最终受影响的是庙会整体社会形象。庙会本身的属性是节日文化,应该从社会影响中获得效益,而不能光靠本身的商业运作。要相信文化的力量,只要把节日文化做足了,做好了,庙会影响越大,社会参与度与支持度也就越大。

其三,庙会喜闻乐见,各传统节日均可举办。我囯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历史上在这些节日期间均可在不同的寺庙举行庙会,这已经形成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因此,庙会一年四季均可举办。现在很多地方新创造了名目繁多的“节”,与其自己创造新节,不如把这些内容放入传统的节日框架之中,如此能使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发展的余地。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