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株洲十分繁华 一部族谱中发现两幅株洲地图

    一直以来,株洲被人们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是典型的新兴工业城市。但在株洲县渌口镇杨丙光老人家珍藏的杨家族谱中,却有一幅明代的株洲地图,地图上街道、商铺、庙宇、码头一应俱全,十分繁华。

    日前,笔者来到杨丙光老人家中。他把家里珍藏的8本族谱一一摆开,其中一本族谱上有两幅地图,两幅地图均以“长沙桥”(现徐家桥)为中心。一幅名为“株洲辅伯市”的图上,详细地画出了街道、店铺、码头、寺庙、桥梁等,众多的古建筑分列在街道两旁,清晰可辨,如长沙桥、城隍庙、资福寺、码头、万寿宫等,足见当时株洲的繁华。另一幅为“株洲港背坪图”,地图上有港背坪、大胜岭、南湖塘、汗草坪等地名,中心地带标注为“株洲街杨氏下屯之所”。

    据杨老介绍,图上标注的地方正是现在株洲建宁街、解放街、芦淞市场群一带。族谱记载,杨家祖先杨理在南宋嘉定年间任江西南昌府的太守,其子孙世代居江西。自元顺帝时,先祖銮七公迁往株洲芦林冲,后来家业兴旺,迁往“大胜岭”(现解放街一带)建立住宅、店铺,形成街市。此时该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店铺林立,商贸集市繁华,株洲城市雏形基本形成。此图是由杨氏后代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绘制,描摹原图为明代杨家先祖的房基地契据(公元1400年左右)。

    株洲市文物局专家表示,此图在文史资料方面有较大价值,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株洲的面貌。

    (《株洲日报》供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