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敦煌本《坛经》隐世90年光芒再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旅顺博物馆本《坛经》封面和内容

一次阴错阳差,原本发现最早的敦煌本《坛经》——旅博本《坛经》,在国家一级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众多的文献档案资料中静静地躺了近90年。上世纪50年代,学术界以为其佚失了。2003年,旅博馆将其定为“三级文物”。直到2009年12月,经专家鉴定,旅博本《坛经》得以“重现”。近日,旅顺博物馆正式向学术界公开了此写本。

它是发现最早的敦煌本《坛经》

作为禅宗最重要的文献典籍和禅宗的经典,《坛经》形成于唐代中期,五代时仍在流行,它基本保留着中国禅宗原始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

从目前散存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看,敦煌本《坛经》共有同一体系的5个写本,其中完整的有3个。旅博本于1912年被发现,几年后,它来到旅顺博物馆,是发现最早、公布最早的敦煌本《坛经》。

它是唯一有年款的缝缋装装帧写本

与斯坦因本和敦博本的装帧形式相同,旅博本《坛经》为缝缋装的册子本。由首尾完整的两部经典组成,除了《坛经》之外,还包括另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佛经《大辨邪正经》。

与另外几个写本比较来看,旅博本《坛经》尾部有“显德五年乙未岁”,(应是“显德六年”之误),是唯一有年款的写本。与此同时,旅博本《坛经》还保留了完整的缝缋装装帧形式,这种装帧在唐、宋时期曾流行过,现已失传。其他敦煌写本中虽有相同的缝缋装,但多已破损。

此外,旅博本《坛经》共有52页,105折。经文中有朱笔画的间隔符号和断句标点,这在散存于世界各地仅有的5个敦煌本《坛经》写本中是仅见的。

它曾“隐世”多年终光芒再现

2009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著名佛教文献研究专家方广■教授受旅顺博物馆之邀,对旅博本《坛经》重新进行认定,认定其正是学术界关注多年、由大谷探险队得自敦煌藏经洞的敦煌《坛经》写本之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上调旅顺博物馆馆藏佛经,旅博本《坛经》意外未被拿走,学术界以为它已佚失。2003年,旅顺博物馆进行文物数字化管理,在对旅博本《坛经》进行了拍照后,和众多文献档案资料混在一起的旅博本《坛经》被作为“普通古籍文献”定为三级文物。

2009年下半年,旅顺博物馆进行资料整理,意外发现了它。作为旅顺博物馆的馆藏,旅博本《坛经》全部内容的首次公开意味着停滞多年的敦煌本《坛经》研究可以顺利进行下去。据悉,在向学术界公布这一消息并对其进行文物考定后,这一珍贵馆藏会在适当的时候展出。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