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庆安会馆等国保安装布设地面沉降监测设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地面沉降观测点照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照片

  近日,宁波市文保所依据《宁波市地面沉降“十一五”防止规划(2006-2010年)》中关于全大市内防治地面沉降的要求,配合宁波市地质环境监督站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安会馆内布置了地面沉降观测点与浅层地下水监测井。该监测设施于1月25日正式完工,并通过了相关专家的验收。该设施的工程建设,是依据《防止规划》的要求而决定,市文保所本着对文物保护监察有利的原则,还将在天宁寺塔、钱业会馆、庆安会馆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布设地面沉降观测点与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监测设施完成后,文物保护部门可通过该设备对地面沉降观测点的定期观测和对浅层地下水监测井24小时全天候自动监测的记录数据,精确地监测上述三处国保单位的地基沉降及地下水位变化状况,及时了解该处地面与地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国保单位建筑保护与处置办法,也可及时观察与分析因地面沉降所产生的基础失稳、墙体开裂、立柱倾斜等可能形成的破坏提供有效科学的预警数据。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集中地开采地下水,已引起国内70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等城市。特别是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高峰期后,各地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诱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问题更是逐年凸显。地面沉降不仅降低了城市的防汛和抗洪能力,还对市政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制约了城市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可能对地上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例如在西安,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导致国保单位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倾斜,最大倾斜度曾达到1010.5毫米;在上海,著名的市级文保单位上海青年会大楼在一年多时间里下沉了6厘米,大楼产生墙体裂缝、楼内地板拱起,严重破坏了大楼的安全性。鉴于上述事实,宁波市文保部门在省内率先将地面沉降点与浅层地下水监测井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切实地将科学监测手段运用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为多学科共同参与宁波市日常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先例。(作者:宁波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陈佩杭、蔡雷 资料提供: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