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绝技"建传帮带机制 大师3年将招徒150名

     “说起我们这行当的讲究,那可太多了,光线、影调、姿势、神态、层次、构图……”谢黔云师傅一口气数出七八样技术。“我也是当年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就是想把这些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让他们少走弯路。”日前,首批20位获得命名的“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当场签订带徒承诺书。今后,这批各怀“绝技”的大师们将承担起“传帮带”的光荣任务,在三年中招收150名徒弟,让中华传统技能技艺在新一代中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20位大师中,半数都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他们的名号不一定人人皆知,却都是各自行业里响当当的“泰斗”级人物。

    洗染大师齐大同曾被故宫博物院邀请参加国宝级古籍善本去渍清洗工作,成功地为国家抢救了“清宫密档珍本”、“满洲实录”等珍贵文物;中国照相馆的高级摄影技师谢黔云,从业40多年来拍摄了上千张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物的肖像摄影;而红都集团的“首席裁缝”之一高黎明最近的一次作品亮相,是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国家领导人的阅兵服装就出自高师傅之手。

    昨天,几位大师都对徒弟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在我们摄影行业里,差不多10年至15年才能出一个像样的徒弟。”谢黔云说,学徒并不是刻板地照着师傅的样儿学,关键是要有心性和悟性。“我平时给顾客照相时,他们喝水、休息,一举一动我都注意观察揣摩,这样才能抓住最美的瞬间。”

    美发美容业大师李瑞明招徒的眼光更高,他告诉记者,今年该行业的几位大师将在全市范围内举办10期传统技能技艺培训班,每期10人,而他最终将从这100人中选出两名资质最佳、最具潜力的人收作徒弟。

    年届七旬、已经满头白发的美容美发大师刘文华告诉记者,自己退休之后一直接受单位返聘继续工作,“我的这点能耐,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一代都学去。”

    “这些大师代表了北京市商业服务业的最高技能技艺水平,他们多年来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本行业的业务骨干,通过‘带徒’,大师们的绝技将更好地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今后三年间,全市商业服务业共将认定60名中华传统技能技艺大师,大师亲自带徒150名。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